七福神由來

惠比壽亦可寫成「惠比須」或是「夷」,其中以「夷」較具本意。以字本身的含意來說,原是指存在位於大海盡頭的異鄉,或是邊境之意。「夷神」則是象徵著凶暴、武勇,頗有軍神性格的神。「惠比壽」的另一個特徵就具有「漂流神」的特性,也就是說原先是從他方、或異地漂流而來,而被供奉的神。漁民視之為海神、海上守護之神,能保佑漁民豐收之神。這也就是為什麼沿海地區分布較密的主要原因。從這一點來說,頗似中國沿海地區的「媽祖」信仰。又此「惠比壽」信仰從最先純粹的漁民之信仰發展成海上守護之神,繼而由海運與商人之關係轉為成生意興隆之神,到了中世(十四•五世紀)更演變成福神,成為廣大民眾的一般信仰。

    有關「惠比壽」的身世,一說認為是日本創世神話中的的創是神「伊耶那岐」和「伊耶那美」之夫婦神,因其結婚儀式錯誤,導致頭胎生出了個畸形兒「蛭子」,到了三歲也無法站立,夫婦神遂把他置於蘆葦舟中棄之,任其漂流而去。

此「蛭子」後被拾獲並奉為「夷三郎大明神」加以祭供,這就是「夷神」信仰發生地-西宮夷神社的起源。

    「夷神」的身分因時代、因人的不同而解釋也有所異。根據喜田貞由氏的研究,其認為近世的「夷神」(惠比壽)是源自攝津(今大阪府西北、兵庫縣東南一帶)的西宮夷神社,該神社供奉的主神是「大國主神」;此外「大國主神」之子「事代主神」及「建御名方神」也在列,前者亦稱「三郎殿」,後者亦稱「南宮」。此兩神皆屬勇武之神,故「夷神」應屬武士之神。又其中稱「三郎殿」的「事代主神」,傳說其曾經在三保岬釣過魚,以及曾隱身於海中,因而被認為與海有深厚的淵源,是掌管大海的神,這在漁民和航海者之間尤為崇信。此「三朗殿」與本是「大國王」的「夷神」在得到廣大的信仰後,於世俗間漸漸地兩神互相結合變成一尊「夷三郎殿」。雖是如此,以性格來說該「合身神」乃較趨向屬於掌管海洋的「事代主神」,因此到了後世,一提到福神的「夷三郎」,大多指的事「事代主神」。

摘自   葉漢鰲 著    《日本民俗信仰藝能與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