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習性

 

 

首頁 
過溝簡介 
鰻魚 
虱目魚 
吳郭魚/台灣鯛 
白秋蝦 
牡蠣 
相片區 
連絡 

 繁殖習性

【牡蠣的附著過程】:

  1. 浮游幼蟲

  2. 浮游幼蟲

  3. 探索期

  4. 探索期

  5. 匍匐期

 

  6. 匍匐期

  7. 匍匐期

  8. 固著

  9. 固著後 2 天時的稚貝

10. 固著後 10 天時的稚貝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蛤蚌之屬,皆有胎生卵生,獨此化生,純雄無雌,故得牡名。」,可知牡蠣名為牡蠣,有從生物衍生的角度來命名。

  牡蠣為一廣鹽性的貝類,牡蠣生長一年就達到性成熟,受海況及種類之不同,繁殖期也不同,一年當中大都在海水溫度較高、海水比重較低的幾個月,其繁殖過程大致如下:

  (一)成熟的牡蠣會釋出精子及卵子,在水中授精,授精一小時後即開始進行細胞分裂,經 5 ~ 6小時後發育成浮游的「擔輪子幼蟲」。

  (二)擔輪幼蟲依靠其口前之纖毛環進行浮游生活,不久其纖毛環即演變成面盤而稱為「被面子幼蟲」,此時其貝殼原肌也已生成能分泌貝殼質,將其生體包裹在裡面而成D形,稱為「D狀幼生」。

  (三)由授精卵到D狀幼生所需時間受溫度及鹽分之濃度影響,一般在20度左右約須 25 ~ 28小時,其發育適合溫度為 19 ~ 27度,而鹽分則為 20 ~ 26 ppt。

  (四)經 10~ 12日即由浮游生活進入附著期,此時稚貝由其足絲先腺分泌一種物質,使其左殼固著於其他物體上,其面盤開始萎縮,而不在營浮游生活。其固著在礁石上,發育成帶殼的小牡蠣,蚵體經由鰓的纖毛運動,使周圍的水經鰓絲間過濾,攝取浮游生物而使身體成長,藏身在堅硬外殼內的牡蠣外套膜會持續分泌建築其外殼的高量鈣質,以保護柔軟的身體,而牡蠣個體也逐漸成長。

生活習性   

 

牡蠣對於鹽份適應性相當高,10~36PPT均適合其生長,

牡蠣在高鹽分「指全海36ppt而言」下成長較好,

但低鹽分下餌料生物充足時則較易肥滿,牡蠣在15C以上即能成長。

台灣採苗一般分為二個時間:

一為7~8月間稱為「秋苗」;

10月至翌年2月間採苗稱為「春苗」;

前者附著數目較少成長快,牡蠣不易掉落收成較佳;

而後者附著數較多,牡蠣性貪食,可日夜不停的濾水攝食,

只要水溫及鹽分適宜,其成長即甚為快速,

不過水溫在32C上時,由於濾水頻繁呈疲乏狀態,以致成長較差

網址http://www.sres.chc.edu.tw/2003sres/21.htm#?生活習性

 

 

著作權(c) 2002 我的公司。保留所有權利。
myid@my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