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flash首頁

瞭解專題最佳捷徑 計劃簡報首頁 我們的故事 回到文字首頁
 
【探查古蹟-社寮東、西砲台】

一、創建年代:東砲台-西元1907年,西砲台-西元1668年。
二、座落地點︰東砲台位於中正區和一路後方山頭,西砲台位於基隆市中正區社寮島天顯宮後方山頭。
三、管理單位:
四、興建歷史背景及沿革:

  社寮西砲台建在清法戰爭前,但是還未完成時,就發生清法戰爭。
  清光緒十年 (西元1884年)六月中法戰爭波及台灣。法國軍艦擊毀社寮砲台。八月四日,四艘法艦到達基隆港門,下最後通牒給總兵蘇得勝,提出隔天晚上開戰,令清軍撤出基隆,但蘇得勝不答應。第二天上午八點,法艦開火轟擊港口要塞,而社寮島砲台在第一砲就打中巡洋艦,又一連三砲打到海軍少將李士卑斯的旗艦上,可威力太小。李士卑斯由正面直攻改由側面。而社寮砲台只能迎擊敵人正面的,因此被法艦火炮打中,造成守軍八十三人死亡,因此劉銘傳下令蘇得勝等率兵撤退。在艦砲掩護之下,法國的海軍陸戰隊從二沙灣登陸,由馬丁中校帶領,佔領今日的無線電山附近。第二天下午二點守將曹志忠、章高元、蘇得勝擊退法軍,並將山上的法兵趕到二沙灣海灘,最後死的死,逃的逃。
  中法戰爭後,劉銘傳任台灣巡撫,請外國工程師、購置西式大砲,在大沙灣與二沙灣之間的山上跟社寮島,增築西式砲台,著實強化了基隆的海防實力。
   據史料記載,社寮東砲台建於1907年,配備有四門27cm加農砲,而重建的社寮西砲台在民國七十幾年改建為飛彈基地。

五、建築風格、特色:

  社寮東砲台面北,砲座在東邊稜線最高的山頂上,可控制基隆港門戶東側海域的船艦活動,和位在天顯宮後山軍事管制區內的社寮西砲台,為防衛基隆港門戶東邊海域的兩個火砲陣地。本砲台的配置方式採用抱山式。將營舍位於於山谷平緩地,因谷地狹窄,因此隱避性高,且飲用水不成問題。而砲座位於山頭,從外海很難發現。現今營舍區尚存二棟營舍,為磚造建築,屋頂為木造覆瓦,卻以被毀壞;營社區有蓄水池,構造建築與大武崙、槓子寮等砲台相同。砲座部分遭到破壞,無法知道原貌。指揮所及彈藥庫,均為石砌。
  而,現今的社寮西砲台建築為日本時代所興建,營舍為石砌,為防止砲擊,牆壁厚度大,頂部為水泥拱頂,門窗也是石材砌成拱形,石材以安山岩為主。

六、今日現況及機、功能:

  東砲台:由於荒廢太久,使得雜草叢生,樹木與砲台幾乎連成一體,沒有人整修。
  西砲台:目前為國軍的軍事重地。

 

儲彈孔
 儲彈孔
大千與斷壁
 大千與斷壁
彈藥庫入口大小
 彈藥庫入口大小
指揮所外面
 指揮所外面
砲盤區
 砲盤區
大千解釋砲台區
 大千解釋砲台區
被噴字的石牆
 被噴字的石牆
失修的營舍
 失修的營舍
彈藥庫外圍
 彈藥庫外圍
指揮所
 指揮所
指揮所內部
 指揮所內部

 

 
本網站由基隆市安樂高中曠宇天開隊製作,建議請以IE6.0,螢幕解析度1024*768觀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