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沿革 
聚落名稱的由來 
居民遷徒史 
地理 
水利 
古蹟 
交通 
人物 
宗教信仰 
教育單位    永樂國小 
產業 
永樂社區發展協會    社造之路 
咱的好所在 
埔鹽菁之歌 
社區標誌 

 

       

 

 請媽祖」的過程

 

「請媽祖」歷時二天一夜,活動日期通常選定農曆三月廿三日的前一個星期或前二個星期的星期六和星期日。

大公館(相當於爐主)和日期的產生方式,古早是在每年的大年初九到天后宮出香條決定,這是一個很大的責任和榮耀,但也需要許多財力、人力、物力,必須全村合作才能完成。

近年經過十二庄會議,已改為輪流的方式,每十六年抽籤一次排定; 其中同安村擔任兩次,其餘各庄各有一次機會擔任「大公館」。而小公館則固定在社尾、盧厝這兩村庄,因為每年媽祖遶境時,一定會在這裡吃午餐,除非社尾、盧厝輪到大公館外,否則小公館都固定不變。

   請媽祖的第一天,各村莊的陣頭及神轎於早上七點在鹿港文武廟集合,依各村抽籤的順序,在各村的神轎上貼上寫有壹、貳、參.等紅紙,然後經中山路前往天后宮。

   能入宮內恭請「進香媽」神像的神轎只有四頂,分別是大公館(稱為正駕)、同安寮(副駕)、小公館(盧厝)、小公館(社尾),如果小公館變大公館則只有三頂。其餘的只能於宮外恭候,等到媽祖的鑾駕出恭後,再向她行禮。此外,還到鹿港的新祖宮請「同安媽」,由大公館的爐主、大總理以及工作人員進入。回鑾時,「同安媽」先請回,再送回「進香媽」。

   繞境隊伍依序是:報馬阿、士地公轎、大公館、副駕、小公館,接著是各村抽籤決定的神轎順序,最後是千里眼、順風耳及媽祖的鑾駕。

路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天后宮→中山路→新興街(街尾巷)→鹿港公墓小徑(安撫鬼神之意)→粿店仔→浮景→社尾→番社→竹頭角→下庄仔→回大公館。

第二天:西勢湖→牛埔厝→崙雅腳→番同埔→盧厝→菜園角→下西勢→中西勢→頂西勢→天后宮(經中山路)。

   媽祖出宮後,遶境祈福的活動,正式展開,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報馬仔」,他頭戴斗笠,鼻子有道具加大,帶有框無玻璃的眼鏡,腳穿著草鞋,背著一隻生豬腳,手上拿著一個銅鑼,脖子上掛有串餅乾,有一隻腳把褲管捲到膝蓋。脖子的餅是平安餅,吃了可保平安。

   捲褲管是有典故的,傳說有一年媽祖遶境時,遇到一位爛了一條腿的人,他脆下祈求媽祖,媽祖慈悲,醫好了他的腿,那個人為了感謝媽祖,願意在媽祖遶境時擔任報馬仔,於是才有報馬仔的產生。

在行程裡第一要到達的村庄,他們的神轎會先回到村內準備迎接媽祖鑾轎和各村的神轎及陣頭,以盡地主之誼。神轎會在大馬路上迎接,和各庄的神轎行禮一次,和鑾轎則相互行禮三次。等媽祖入廟後,會安排在祭祀廣場的主位,其餘神轎在旁側,供民眾敬拜,同時每戶人家都準備三牲四果來朝拜。每庄約停留三十分鐘,小公館及正駕則停留一小時。這期間,各庄的陣頭,如天鼓陣、大鼓吹、八家將、牛犁歌、高蹺陣、宋江陣、神童陣、舞龍舞獅、鬥牛陣.等都會在廣場表演,看熱鬧的民眾攜老扶幼前來,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實在熱鬧非凡。

   延路兩旁的民眾有的手持敬香,有的擺案敬拜,隊伍聲勢浩大,可連綿達一公里。通常各庄都會請歌仔戲或布袋戲來熱鬧,晚上還有請親朋好友來家中共享豐盛的菜餚,家家戶戶可說既忙碌又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