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第141份報告:嶓桃與靈芝
11月24日 採訪組
寺廟種類繁多的彩繪及裝飾之中,經常可見到各式各樣的花木果蔬,以寓不同含意的吉祥喜兆。種類繁多吉祥植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嶓桃與靈芝。嶓桃乃為王母娘娘獻壽而來,相傳產於崑崙山,三千年才開花,又要再三千年才果熟,有幸得到嶓桃者,必能長生不老。現今神明壽誕或長輩生日,人們也會製作壽桃,乃祈長壽之意。靈芝為茵類植物,民間傳說中,王者德仁,上品的靈芝才會出現,其餘一般所見都為次級品的靈芝,甚至是粗級品,盡管如此,民間仍相信食之仍可青春永駐、長命百歲。寺廟中常見彩繪或雕刻靈芝以為裝飾,主要是為了它所代表的靈氣與吉祥。
第142份報告:祖廟
11月27日 影音組林薏汝
祖廟
寺廟是台灣人民祭祀與信仰主要發生的地方,由於民間信仰的發達,台地寺廟眾多,更成一大特色。每座廟建廟的緣由和歷史不同,寺廟的區分除了供奉神祇的差別,更有性質及輩份之差,祖廟及元廟乃為劃分輩份,人群廟和角頭廟,乃分信徒的性質。
祖廟並不是祖先之廟,而是指某一神祇的祖神之廟,傳統的民間信仰中,除天神與司法神沒有祖廟,一般性的民俗神祇,無論是天上聖母、保生大帝、關聖帝君、開漳聖王...都有祖廟可尋。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常因政治的歸屬問題阻斷台海交道,許多廟神早已和最初的祖廟阻斷絕了關係,台灣地區的古老廟宇也就取而代之,但要成為祖廟,除需歷史悠久,更要善信廣佈或受清皇敕封...等條件相配合。
第143份報告:元廟
11月27日 影音組林薏汝
元廟又稱為開基廟,但並不一定指祖廟,而是某個區域內開基發成一信仰體系的廟,這座廟,也許是從別的地方分靈而來的,但為相同神祇中最早建立的廟宇,且獲廣大信徒的認同,便稱為元廟。
台灣由於地理環境特殊,一般通俗信仰的神祇,許多都自中國分靈而來。在台灣奠定基礎後,為應善信的需要,不斷分靈出許多的新廟,後遂形成一個完整的信仰體系,最早那座廟就是信仰圈中的元廟,礁溪協天廟、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官、麻豆五王府、台北大龍峒保安宮、木柵指南宮...都是台地重要的元廟。
第144份報告:主神
11月27日 影音組林薏汝
任何一座寺廟,為滿足信徒的需要,都會供奉多種神祇,每種神祇的神格不同,從屬關係相複雜,每種神明除原本的名稱外,更有區分地位與來由的專有名詞。
主神是一種最為普遍卻又相當籠統的稱呼,它至少包括兩個含意,一是指某寺廟中主要供奉的神祇,二指包括統一神玉皇大帝在內的天上諸神。
台灣各地的寺廟,無論教派、大小,必都主奉某一神祇,供奉的神明則不一定只有一位,如三山國王便有三位,四海龍王共有四位,五府王爺共有五位,這些在專祀的廟中,都屬地位最高之神,也就是該廟宇的主神;至於天界神明系統中的主神,又分統一神及行政神等兩大類別。
第145份報告:山門
11月27日 影音組蔡佳津
台灣民間信仰主要的產生之地在於寺廟,無論規模大小,格局如何,每座廟都有些基礎的建築,宜說著不同的信仰語言。
山門便是寺廟最常見的建築物之一,古稱三門,乃指寺院的大門,《佛地論》載:『大宮殿,山解悅門•••謂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後因佛寺都在山間,漸被稱為山門。
俗稱歡迎門的山門,台灣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建在山上的寺院並不多,山門乃漸被借稱為佛寺廟宇埕前的第一道門,如鹿港龍山寺、南鯤鯓代天府、鹿耳門天后宮廟埕前,僅稱牌樓,艋舺龍山寺辨是典型的列子。
山門既為寺廟的第一道門,當然也成了寺廟的門面,不少寺廟都相當重視它的格局是否輝宏,結構是否特殊,型式是否足以吸引人,稍覺寒酸,莫不紛紛拆除重建,因而近年來的山門日益朝向豪華巨觀發展。有些在村落中,或在巷道中的廟宇,為了吸引善信,都會在重要的路口前,設置規模龐大、美輪美奐的山門。
第146份報告:五門與山川門
11月27日 影音組蔡佳津
寺廟的正面,往往是決定格局與規模的重要關鍵。主要出入口愈,表示廟格愈高,民間有所謂帝后級的廟可開五個門,將帥王爺級的廟只能開山門的說法。
開有五個出入口的寺廟前殿,稱為五門,也就是因為五個門而得名,後來一般廟宇的前殿正門,也都通稱為五門。
不論山門或者五門,中間主要的出入口則稱為三川門。大體而言,三川們並不善男信女門近出,僅在迎神賽會時打開以迎送神明,或有達官貴人蒞臨,「開中們」已示隆重迎接之意。
三川們為寺廟最重要的門,門前的裝飾自然相當繁副且豪華,並必有一對龍柱為伴,門前不能通行,但也有僅設台階者。
第147份報告:柱珠
11月27日
台基上的柱子底下有柱株,這是一根柱子的基礎,叫做「柱礎」又稱「石珠」,目的原是在隔絕木柱與地面接觸,具有防潮濕作用。柱珠雕刻的表現力很寬廣,有蓮花瓣、金瓜瓣、圓鼓形,還有桃彎形框邊,每邊都雕刻有琴棋、寶物等,亦有以水族類為圖案,花樣多采多姿。
柱珠常見的裝飾亦各有寓意,如蓮花瓣造形寓意「廉潔」,金瓜瓣寓意「多子」因金瓜(南瓜)多籽;琴棋書畫寓意文氣雅逸,「暗八仙」即八仙所持器物及佛家之「八吉寶」寓意吉祥。
第148份報告:祈求吉慶堵
11月27日
與龍虎堵相鄰的壁堵,通常都以吉祥圖案為主題,一邊是人物揚著大旗和球,一邊是持著戟(兵器)與磬(樂器)。「旗」、「球」、「戟」、「磬」與「祈求吉慶」諧聲,所以叫做「祈求吉慶」堵。
第149份報告:樑、托木
在前後點金柱之間的樑稱為通樑,由下而上有大通、二通、三通。大通樑與金柱相接點有塊「托木」,也叫托目或雀替;一般建廟匠人稱為插角,意思是安置在樑柱交會點角落,作用是穩定直角,通常都把它雕刻成飛魚或飛鳳;當然也有的採用演義故事中的人物。
第150份報告:福、祿、壽三仙
11月30日 文書組
傳統民間俗信以為福、祿、壽三仙是主宰人間榮華富貴的三位神明,「福」-子多孫多福氣;「祿」-生衣食無缺,官運亨通;「壽」-健康,長命百歲,這樣的人生際遇本是萬千不得其一,但卻是眾多善男信女共通的願望,故而在廟的屋脊上正中間裝飾了這三仙,表達了人們的期待與追求標的。
第151份報告:哼哈二將ˍ門神
11月30日 文書組
哼哈二將為寺廟常見的門神,「兩位神將」原先祇是「一位」金剛力士,本是佛國護法的「二十諸天」之一。據《大寶積經》記述:金剛力士原為法意太子,曾發下誓願,要盡量接近佛法,願充當一名金剛力士。佛祖受到他誠心皈佛的感動,就成全其為金剛侍衛的首領為「密 金剛」。佛教東傳中土受到中國文化凡事成雙的影響,就變成了兩位。
這兩位神將形貌一位張口,一位閉口也有典故:開口者是發「阿」的聲音;閉唇者發「吽」(鳳)聲。佛家解釋說這兩個音是梵語中開頭與結尾之音。「阿」是吐聲權輿,一心舒遍,瀰綸法界;「吽」是吸聲條末,卷縮塵剎,落葉歸根。「恆沙萬德,莫不包括於此二音兩字」。變成了漢語發音就成了「哈」、「哼」,雖漫不著意,卻有一種威嚴,哼哈之間人莫敢侵犯。
不過他倆成為一般道教式寺廟的門神,極可能受到中國古典文學「封神演義」的影響,書上說鄭倫原為商紂王的部將,拜昆崙度厄真人為師。真人傳給他竅中二氣,將鼻一哼,響如鐘聲,並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後來被周文王擒獲改邪歸正,卻又被紂王的部下大升斬死。
陳奇也是商紂王的部將,曾受異人秘傳,養成腹中一道黃氣,張口一哈,黃氣噴出,見之者魂魄自散。後來被哪吒刺死。在姜子牙封神時敕封鄭倫、陳奇鎮守西釋山門,宣佈教化、保護法寶,這就是民間所流傳的哼哈二將。
事實上門神裝飾發展到現在已呈現多采多姿的面貌,如神農廟亦常見以二十四節氣神作為門神,把抽象的氣象節令化成具體的神像分列於兩片門板之中,藝師的想像力可謂豐富之極。
第152份報告:秦叔寶、尉遲恭ˍ門神
11月30日 文書組
關於門神常見者有四大天王(前已介紹過)、秦叔寶及尉遲恭;他倆除了門神之外,也常見於屋頂的裝飾上,兩人成為門神可謂饒富趣味性:
西遊記第十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裡描述一漁翁與樵子(打柴者)說:他在涇河裡每天捕魚「百下(撒網)百著」漁獲量特多是得到高人指點,這高人就在長安城裡賣卦(替人算命)。這話卻被涇河水晶宮巡水夜叉聽到(在文學家創作裡海有海龍王,河裡也有河龍王)心想這還得了,如此百下百著,河裡水族有一天不將被捕撈一空,於是趕忙報告了龍王說:「...若依此等算准,卻不將水族盡情打了?何以壯觀水府,何以躍浪翻波,輔助大王威力?」
涇河龍王聽了大怒就化裝成一秀士到長安城去查訪,果然發現了有塊招牌寫著「神課先生袁守誠」。就進去說要「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結果袁守誠抽卦算了一下說:「明日辰時布雲,已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當即跟他約定如準確就送課金五十兩;若不準「定要打壞你的門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時趕出長安城,不許在此惑眾!」
龍王本來自信滿滿,心裡暗自高興,布雲、發雷、下雨正是自己在操控愛怎麼下就怎麼下,心想袁守誠的招牌他是扯碎定了。不料回到水晶宮赫然接到玉帝明日降雨敕旨,時間雨量居然與袁所說的分毫不差,龍王正在苦惱之際,鰣魚軍師出了餿主意,龍王居然聽他的,把時間雨量都更改了。第二天龍王又化裝為秀士,來到袁守誠的相館去扯碎神課先生招牌,還要把袁趕出長安城,但聽袁守誠老神在在地說:「...你違了玉帝敕旨,改了時辰,剋了點數,犯了天條。你在那『剮龍台』上,恐難免一刀...」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急忙求袁守誠救命,袁即指點他去找唐太宗設法拌住魏徵,因玉帝將派魏徵斬龍王。
唐太宗一聽龍王求救就答應下來,翌日早朝後即宣魏徵到宮中下棋,下到午時三刻魏徵忽然俯伏在案邊,鼾鼾盹睡,唐太宗見了暗暗歡喜,以為魏徵睡著了更不能去斬龍王,那知他卻是睡夢中「出神抖擻」在剮龍台上斬殺了涇河龍王。
魏徵夢中斬殺了龍王之後,唐太宗夜晚睡覺時,二更時分,聽得宮外有號泣之聲,矇矓睡間,又見那涇河龍王手提一顆血淋淋的首級,高叫:「唐太宗,還我命來!...」
唐太宗驚恐不已,把這件事告訴群臣,武將秦叔寶奏曰:「臣平生殺人如剖瓜,積屍如聚蟻,何懼魍魎乎?我願意同胡敬德(即尉遲恭)戎裝立於門外,守衛皇上。」唐太宗准奏。自從秦叔寶和胡敬德在門外守夜之後,果然寢宮前就夜夜平安無事。太宗不忍二將辛苦,就命畫工將兩人畫像畫在紙上。畫上二人手執玉斧,腰帶鞭練弓箭,怒髮一如平時,掛在宮中左右門,三十六宮、七十二院,邪祟即不復再復。後來人們沿襲這故事,把他倆當做門神。最早,這種門神僅限於貴族之家,其後逐漸流落到民間寺廟之中,成了裝飾,而他們的扮相西遊記做了如下的描述,並且對他倆成為門神有所感嘆:
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鎧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雲,獅蠻收緊扣,繡帶彩霞新。這一個鳳眼朝天星斗怕,那一個環睛映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勳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
第153份報告:福祿壽三仙ˍ佛法無邊
11月30日 資訊組
三位神明在民間俗信中,可謂家喻戶曉,在一般人家的廳堂上常見掛著這三位神明的畫軸,而廟的三川殿屋脊上正中央最時興的剪粘或交趾陶也是這三位尊神的形象。因為他們代表福氣、官祿與長壽,三者所代表的寓意是善男信女所追求的目標。
三位神明的來歷相當神話化,「壽星」原是南方天空的一顆星。《詩經•爾雅》說:「壽星• 也」,相傳「見則天下理安」,所以建祠以祈福壽。後來,人們把壽星人格化了,於是變成了長頭高額、雙耳垂肩、身材短小,鬍子銀白,一臉笑迷迷的形象。左手扶一枝龍頭拐杖,上掛裝有仙丹的葫蘆,右手持一個長壽桃。有時也單獨塑成身邊有白鶴、蝙蝠及梅花鹿圍繞,這是寓意福祿壽。另外他老人家的造形也有乘著仙鶴排在八仙的正中央,這在屋頂的脊堵中最常見。
「福神」的傳說歷來眾說紛紜。不過多數的傳說認為是陽城。
陽城是中唐時人,作過道州刺史。據新唐書說,道州那兒有許多侏儒,皇宮每年要將他們作為貢品召進宮中作宮奴供王公貴族玩樂,每到這時,老翁哭孫,母哭兒,情境極為悲慘。陽城到任後上書朝廷舉《六典》說,本地祇有矮民,沒有矮奴,建議廢此陋習。皇帝知道後很感動,下旨廢了貢矮民的詔。於是後人就尊奉陽城為福神。
至於「祿神」就較為不易查考,因為各種古籍都不見登載這老人家的來歷,各地的神廟都不曾見有人供奉祂,但是廟的屋頂上他卻與福壽兩星並排在一起,台灣諺語有云:「有一就有二,無三不成禮」,極可能是庶民百姓與文學家創造出來的人物(北管戲曲扮仙戲就有「三仙白」),因為信眾認為,既然有壽星,也有福神,那麼祿神也應該有的,於是就塑造一位身穿綠袍,滿面喜氣,而又有神鹿追隨著的人物,鹿與祿諧聲,祿神就是主宰人間官祿之神。
關於福神來歷在台灣民間有一則傳說他是狄仁傑,狄氏是唐朝第一位的科舉狀元,有一次唐明皇到梨園作坊巡視時,看見狄仁傑的兒子狄光,以父為榮,頭帶假面具,手上拿著冠子,唱道:「當朝一品」並踩著舞步,皇帝龍心大悅,少不得加了賞賜,據說這之後民間戲曲在公演之時扮仙戲之一的跳加官,就由此而來。同時狄仁傑也就成為民間士子所崇祀的祿神。
第154份報告:紫河車ˍ赤桑鎮
紫河車(鍘包勉)
包拯審理盜紫河車一案,文若愚與裘飛涉重大,被押回開封府,為求保命,咬定幕後主使為包拯之侄兒包勉,包拯知道包勉冤枉,卻又提不出有利之反證,加上龐太師阻擾,包拯徘徊親情與國法之間,內心掙扎。終因文若愚與裘飛二人酒後吐出實情,案情才真相大白。
赤桑鎮(包拯大義滅親)
包拯從小就沒有母親,由嫂娘吳妙貞將其撫養成人,吳妙貞的親生兒子包勉當上了蕭山縣令,聽說包拯奉皇上旨意要出公差,特地到長亭送行,首相王延齡、司馬趙斌也都來長亭送行,包勉私底下偷偷告訴趙斌有關自己收受賄賂的事情,不料趙斌當眾將這件事向包拯告發。包拯知道包勉犯法,按照法律,要殺頭。包勉的母親,也就是包拯的嫂娘吳妙貞悲痛欲絕,千里來尋包拯。包拯以大義苦勸嫂娘,吳妙貞感悟,叔嫂和睦如初。
第155份報告:包拯的故事
12月2日 資訊組
包拯 (包青天)
包拯(西元999-1062)字希仁,蘆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聖五年(西元1027)進士。
中進士後,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遠去為官,直到雙親相繼去世,守孝完畢,才在親友的勸說下為官,期間長達十年之久,故以孝聞於鄉里。
宋景祐四年(西元1037),任天長(安徽天長)知縣,頗有政績。任滿後,調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回京任監察御史里行,又改監察御史,為「言事官」,對處事不當,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進行彈劾。
為懲治貪官,自慶曆四年(西元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贓吏》,認為清廉是人們的表率,而天贓則是「民賊」。包拯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蠍」,殘害百姓。並嚴厲批評宋廷的任官制度。皇祐二年(西元1050)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曾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審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詐騙案,震動朝野。
包拯在歷官三司戶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間,先後出任京東,陜西,河北等路轉運使,每至一地,都以減輕民間負擔、改革弊政、發展生產為己任,提出了「寬民利國」的經濟思想。多次為了國家大事,說了皇帝不愛聽的話,論斥權倖大臣,請求罷去皇帝賜給親信官僚們的恩寵,一切改由主管機構正常渠道進行。他將唐朝魏徵給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寫出來,呈給宋仁宗為座右銘,時刻警惕,以國家大事為重。請求仁宗虛心納諫,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為主」,偏聽偏信,而要愛惜人才,除去苛刻,嚴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說,不隨意大興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採納施行。
嘉祐元年(西元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知開封府,他於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離任,前後只有一年有餘。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於懲治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
由於包拯在開封府執法嚴明,鐵面無私,敢於碰硬,貴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斂,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開封府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用閻羅比喻包拯的鐵面無私。
宋嘉祐六年(西元1061),他官至樞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朝廷贈官吏部上書,有「奏儀」十五卷傳於世。
第156份報告:鍘龐昱
12月2日
國舅安樂侯奉旨陳州賑災,不但未將賑銀救助災民,挪用個人花用並且強拉民夫為其建立軟紅堂,又因覬覦田起元之妻邱玉娘之美色設計陷害田起元入罪,老僕田忠至開封府告狀,包拯請得聖旨往陳州查賑。玉娘為助其夫脫逃並爭取時間等包公趕到,假意答應嫁給龐昱為妻,但須明媒正娶,包公適時趕至逮捕龐昱,而龐太師亦趕至阻攔並取出免死金牌,二人面聖請旨,皇上表面放龐昱私下則許包拯按律處治,龐昱在獄中受一和尚影響大徹大悟,知其所犯之罪,罪不可恕,請願死在鍘刀之下。
生於北宋仁宗年間,擔任開封府丞的包青天,他那一臉的威嚴中,隱約顯露著滿懷對國家、對百姓的愛,無一不表現在那剛毅、果敢的決定和行為之中。
他,面對當朝的太師,大義凜然!雖然龐昱是龐太師唯一的獨子,他深了解父母喪子之痛及其名譽上的損失,當情感與理智發生衝突時,他仍表現了大公無私的立場,而鍘了龐昱。
第157份報告:鍘駙馬爺ˍ陳世美
12月2日 資訊組
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世美進京趕考,中了狀元又被皇上招為駙馬,香蓮久無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韓琪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在世美的授意下,香蓮被發配邊疆,半途官差欲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包公欲治世美但苦無實證,世美假意接香蓮回駙馬府,又以二子迫香蓮在休書上蓋印,展昭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家夫婦,半途上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公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后皆趕至阻擋,但包公堅不讓步鍘死世美。
在包公自定的原則中,則堅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雖然對皇室有所傷害,但再三考慮的結果,仍鍘了駙馬爺ˍ陳世美。
包公在所承受的壓力下,無我的境界終使真理與正義彰顯。他的人情味以及清廉公正的風範,使辦案能情、理、法兼顧。顯露出對國家、百姓的大愛,令人感動不已。
第158份報告:包拯在開封,與民有約
12月2日 資訊組
包拯在開封府任知府時,「打開正門,令訟者直到堂前,自陳曲直,杜絕吏奸」。按照當時府衙慣例,百姓申訴狀紙需由「門牌司」收轉,衙役每從中刁難索賄,造成「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惡名。包拯到了開封府立即撤銷「門牌司」,規定百姓可以直接到他面前投訴,胥吏都不再有機會上下其手。其防弊便民的舉措,可以說是最早的首長「與民有約」。
以上資料請參考台北市捷運局政風室__廉政小典故
http://www.dorts.gov.tw/deptq/c/deptq_3.htm
開封的貪官污吏和豪強貴族,依仗權勢侵佔河岸邊的土地,修築樓閣,建花園,造別墅,致使河道淤塞、洪水氾濫。包拯怒火萬丈,下令把一切違章建築毀掉,使老百姓免於水患。包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時人以包拯笑比喻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待制是指定期值日以備皇帝顧問的高級官員,這裡是對包拯的尊稱。
第159份報告:好苦啊
12月6日 資訊組
真的好苦啊。
老師要我們做自己的個人網站。這幾天學會了做網頁、掃描照片、上傳照片、用PhotoImopact 做網頁背景圖、加入背景音樂(Midi)、跑馬燈、超連結...
老師還要求我們要再星期四以前做好,可是,昨天星期二考試,明天也要考試耶!!只好利用時間到電腦教室做網頁囉。
第160份報告:網路修好了?
12月7日 文書組
從上個星期五開始,我們學校的網路就一直不通。
昨天聽說有電信局的人來修,好像是換了一個什麼小烏龜吧?然後網路就通了。可是,小烏龜跟網路有什麼關係?
昨天下午老師接到電話,教育廣播電台要來訪問我們唷!!好高興。
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上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