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客家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公館水岸 都市農園 義民喜年華 人物專訪 走讀客家 推廣行動 相關網站 專題簡報 回首頁

 

傳統美食

 

傳統美食 養生料理 客家餐廳 服飾

 

 

特色 著名料理 四炆四炒 粄類 茶類

 

 

特色


受到環境及時機的影響,客家人以到處遷徙文明,所從事的,也皆是較為操勞的工作,而長期勞動的結果,使得客家菜有以下幾種特點:


1.客家人因為所在的地點,交通十分的不便,新鮮的食材少見,而為了保存食物,造成他們必須時常以醃漬,曬乾等方式製作食材,這種方式作成的料理,成為他們平日勞苦工作後糧食的一大來源。


2.種田,也是客家人賴以為生的工作之一,田裡的工作以及炙熱的烈日,使他們必是以重口味的料理,來補充一天所需或所流失的養分。而在炎熱的夏天,也必須用足夠的香氣來吸引及抓住客家農夫們的胃口,因此,香氣十足也是客家料理不可或缺的條件。結合以上種種因素,我們歸納出客家料理「油,鹹,香」的特色。 top


以下是幾項客家著名料理的介紹:


1.福菜:福菜是典型的客家料理,她是用米酒訪菜大甕中醃漬而成,禪統的客家福菜約三十天的醃漬過後便可完成。而用福菜來做基底的料理也很多,像是梅干扣肉,福菜冬瓜,福菜苦瓜等。


2.金桔醬:金桔醬也是使用傳統醃漬手法,她是將成熟的金桔爭熟了後,除去它的籽,再做成醬汁。她的搭配吃法多半是和燙青菜,水果或是沙拉憶起食用,也可在感冒時配著南薑粉易起服用,具有開為,退火,降膽固醇的效果。


3.蘿蔔乾:俗稱菜脯,是一段一段的蘿蔔醃漬而成,經不同時間醃漬出來的蘿蔔乾,有不同的獨特風味。常見料理有:菜脯蛋,炒小魚乾,及炒飯。具有幫助消化的功效。


4.蔥油酥:傳統客家料理中,最不可或缺的代表之一,是用豬油加上紅蔥頭製作而成,一般用來作為提味,也可以期作為主菜,如油蔥麵,油蔥拌飯。


5.艾草:傳統故事中艾草是用來驅邪避凶的,因此艾草本身可作精油,洗髮精,肥皂,沐浴乳等。但在食物方面,艾草可製作艾草菜包和艾粄。艾草盛產於暮春,艾粄的作法簡單來說就是將艾草與生麵團家以搓揉,徵完放涼後即可切塊使用,而艾草多有包蝦仁,餃肉,紅豆餡等食材。


6.破布子:蒸熟後亦可食用,多用在像蒸魚這種料理,可以去腥味,提味。專家說破布子吃多易造成消化不良,長期對胃有不良影響。


7.醬瓜:是冬瓜果肉切塊後醃漬脫水曬乾後製成,直接吃或是搭配料理皆可,常見的有搭配地瓜稀飯,加上碎肉做成肉瓜子獲配著蛋一起吃。


8.紅糟:是紅麴混著米飯發酵而成,是客家料理中代表性的醃漬食品。有紅糟肉,紅麴蛋,紅糟有益身體健康,主要可以降低膽固醇。

台灣好食材 http://goo.gl/1Fh66C   top

 

四炆四炒


1.酸菜炆豬肚:
將酸菜放入先備好的湯中,小火悶煮十分鐘,另備一鍋煮豬肚,悶煮三十分鐘再放入裝有酸菜的調味料中即完成。


2.炆爌肉:
又稱客家封肉,意思是將肉放進大鍋後小火慢煮,將之燉到軟爛入味,使這道菜爽口而不油膩。


3.排骨炆菜頭:
豬台股和菜頭熬煮而成,是冬天必享用的客家重要湯品,菜頭也有好彩頭之意,婚禮慶典著名的宴客菜。

 

4.肥腸炆筍乾:
客家婦女為了延長竹筍的保存期限會將竹筍醃漬,逢年過節就將醃漬好的竹筍和肥腸一起燉煮,稱為「炆」,此舉可以去掉肥腸油膩的感覺也可以減少筍乾的澀味。

 

5.豬腸炒薑絲:
將粉腸薑絲大火快炒,是為了去腥味。

 

6.鴨血炒韭菜:
源於客家人對於食材得珍惜,將剩餘的鴨血與韭菜大火快炒,但現今多以豬血代替。

 

7.豬肺鳳梨炒木耳:
豬肺、豬舌、豬耳、豬內臟都是因慶典過後客家人保留全雞或全豬再利用。豬肺搭配鳳梨以及木耳綜合出了酸甜鹹的口味。

 

8.客家小炒:
充分反應客家菜特色-油、鹹、香,因從事勞動工作所以需補充足夠的鹽分。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http://goo.gl/0Fgd2l   top


粄類:客家二十大粄


1.紅豆粄:紅粄中肉餡包有紅豆。


2.發粄:發粄尖尖的頭上必須有裂紋,三裂或五裂彷彿盛開的花朵,若是發酵沒發好裂文便不會出現。發粄是客家粄類中的重要腳色,大小節日都不可或缺 。


3.鹹甜粄:鹹甜粄正是所謂的鹹年糕,加入蝦米、香菇、聰等提位的內餡,和最重要的豬油渣提味,蒸過後實用,為道地客家美食。


4.菜頭粄:即所謂蘿蔔糕,將羅波絲和米漿攪拌成漿狀,到進竹籠蒸熟成為菜頭粄。


5.粄圓:湯圓在各地客家人的口中有不同的名字,桃園稱雪圓、東勢和西螺稱惜圓、六堆稱圓粄、竹苗稱粄圓等。吃法多樣,可將麵團柔圓,閒適湯圓在煮熟後丟入高湯,加入豬肉或青菜爆香。


6.紅粄:是福佬人稱的紅龜粿,因客家傳統習俗-德男孫者要做紅粄分給全村的人,所以又稱新丁粄。作法是將麵團放進有壓紋的模子,在塗上紅色的可食染料,蒸熟後即可食用。


7.艾草菜包:艾草菜包是客家人常見的節慶米食,坐起來長得像豬籠,又叫豬籠粄。


8.豬籠粄:和艾草菜包同義。


9.鹹粽:一般粽子的作法,但時才為客家人所習慣使用的,如客家到的的糯米,加入蝦米、紅蔥頭、或豬肉爆香。


10.仙人粄:即為燒仙草。


11.粉粄:一種金黃色甜品,採地瓜粉為原料,可消火解暑。


12.米篩目:加入肉絲、香菇、洪聰等快炒,為鹹炒粉條。


13.芋粄:紅粄中包有芋頭得餡。


14.紅仔粄:和紅粄同義。


15.九層粄:由深咖啡和淺咖啡色銷錯而成,一種甜甜的客家美食,外表長的像東坡肉,彈而不黏牙,可口美味。


16.粄條:和面帕粄同義。


17.面帕粄:用粄將鋪成手帕的形狀再切成條狀稱面帕粄,及北部客家人稱的粄條。


18.番薯粄:番薯混合糯米做成的餅皮,肉鮮中可加入筍丁。


19.水粄:蒸起來沒有裂紋的發粄。中間會凹陷,軟軟甜甜的滋味,又稱碗粄或雞血粄。


20.甜粄:傳統客家人用石磨法將糯米磨成漿,擠出剩餘的水便可拿來製粄。糯米做成的過年時的糕餅較甜粄,口味有賢有田,傳統作法是加黑糖製成,烹調方式可蒸可煎也可炸。

 


圖片來源: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全國客家日

 

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http://goo.gl/0Fgd2l
苗栗文化產業網http://goo.gl/rJSxIu
台灣美食文化網http://goo.gl/oKbHT
台北市客家社區大學第一級基本教材飲食類     top



1.擂茶:
擂茶的起源遠在三國時代,視為老草衣的祖傳除疫秘方,客家人將其不斷發揚光大。擂茶製作方法古樸典雅,客家人以茶養性、示禮、傳情、祭祖或陶冶性情。擂茶以香氣為重,具有禦瘴去療的功效並能充飢解渴。而合乎科學記載的公小諸如潤膚美容、防風去寒、清熱解毒、降膽固醇等。風味可自由搭配,酸甜苦辣皆可,有種作法是將梅子粉壓成塊,用棒狀的梅子塊攪拌。


2.膨風茶:
被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葉具有獨特的風味,茶葉會變黃捲縮,客家茶弄進行特殊加工後,焙製出有蜂蜜果香的茶葉,因此台灣獨特的白毫烏龍又稱膨風茶。


3.酸柑茶:
製作過程繁複,具有咳嗽,畫壇,解熱的功效。客家銀運用巧思,菜虎頭柑裡加入茶角,果肉與薄荷等調味,經嘗試後,九蒸九曬的酒到工法,致出暈潤爽口的酸柑茶。


4.柚香茶:
將製作酸柑茶的虎頭柑替換成柚子,其餘作法相同。似泡五泡後仍帶有餘香,由此可見客家人勤儉愛物的美德。此外,柚香茶還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