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發源

包子,一般是用麵粉混和水後發酵過的麵團內加餡蒸製而成,款式非常多。換言之,包子就是有包餡的饅頭,而饅頭則沒有包餡料。

據宋人高承《事物紀原》引證《稗官小說》,饅頭一詞出自三國蜀漢諸葛亮之手。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共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祭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所以孔明將牛、羊肉用小麥粉做成的皮包起來,捏成人頭的模樣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 從那以後,饅頭就流傳了下來,因為稱「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代替「蠻」字,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饅頭。

此後,無論有無餡心,均統稱饅頭。直到北宋,才出現包子這一稱呼,指面皮中有餡的饅頭,而饅頭一詞本身則逐漸變成無餡製品的統稱。現在江南地區,仍然將包子和饅頭統稱為饅頭,而將以肉為餡的包子稱為「肉饅頭」。

不會吧.......老師,您說包子以前是人頭.....喔。幸虧諸葛亮夠聰明,不然手中的肉包我們還真的不知怎麼吃下口。

文字:包子美食團整理: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包子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C%85%E5%AD%90

維基百科:饅頭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5%85%E9%A0%AD

日本和果子傳奇:http://www.saints-united.com/wagashi/mann.html#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