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請客
圖片
我來請客首頁 客家歷史 客家族群 客家食衣住行 客家一級棒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銘傳兔仔隊
左邊圖    
客家歷史
指標 客家食物
指標 客家服飾
指標 客家建築
指標 客家交通
指標 客家廟宇
指標 客家節慶
指標 客家歌謠
客家歷史 客家歷史 客家歷史 客家歷史
客家族群
 

﹤詩經 ・ 小雅 ﹥:「終朝採緣,不盈一匊:終朝採藍,不盈一襜。」,荀子 ﹤勤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說明從植物中最取藍色染料漂染衣物的長遠歷史。台灣客家藍衫是藍染的代表性產品,「藍染」布料可耐髒、消炎、除臭、除蟲,因此在化學染料快速取代天然染料的今天,傳統染料再獲重視,北部三峽設藍染公園,南部六堆等地均在推廣藍染技藝。

客家服飾
中國的服裝形制大多在漢朝就確立了,雖然日後有多次分合和外族入侵,增加更多變化,大抵上仍是上身為衫、袍,下身為褲或連身的長袍。客家人也一樣,雖經多次戰亂遷徙,服裝還是很古典,樸素是最大的特色,這是受到性格保守和節儉的緣故。
 
項目圖 大襟短衫
  大襟短是妙齡少女穿著;閩南系年輕女子也穿此,下面配黑色的褲或裙,斧形袖。提花花紋為中國傳統的石榴、水仙、靈芝、枇杷等。 大襟短衫
項目圖 大襟衫
  大短衫 勞動婦女所穿之衣。但簡單的小圓領和前襟處的斜布邊,卻充分表達修飾的意味,令人對簡單之美由然生出欽嘆之意。衣身略寬,長則至膝。
項目圖 女背心
  從半領下緄邊的方式,立即看得出這是南部客家婦女所穿的背心。以綢緞裁成,又很簡單地只緄一道斜寬邊,可以推定是年歲較大婦女之物。因為中國古訓是老年人才可吃肉,年長者才可以穿綢。 女背心
項目圖 女童衫
  女童衫 立領,大襟,半長窄袖,直釦。從右半衣領起前襟才緄邊,就可一目了然此為客家樣式。2~3歲女嬰所穿,黑色在早期人民生活中是重要的顏色,從這件嬰兒衣的緄邊亦可得證。  
項目圖 合襠褲
  草木染成的此種霽青色,令人心清氣爽,此或是客家系統之物.因為不易區分是男或女所穿,故名稱有時會冠上”通用”二字。 合襠褲
項目圖 女拖鞋
  女拖鞋 皮底,用釘子釘成,顯然已是民初之物。客家婦女日間不穿鞋,晚上腳洗過後才穿上此類拖鞋。
項目圖 肚兜
  由於肚兜是婦女每天穿著的內衣,時常需要換洗,除了考慮材質、款式的舒適性,同時必須做得牢固,在織繡工藝上,更需要耐搓耐洗,以防止脫落。肚兜的布料以絲品居多,正、背面的布料顏色大多一致,顏色有白、紅、粉紅、藍、淺藍、淺綠、淺黃、黑等。基本上,肚兜的材質、用色與穿者的年齡、身份地位、經濟能力和地方習俗文化也有著緊密的關聯。 肚兜
項目圖 披肩
  披肩 清代婦女盛裝時,在肩頭上每加披雲肩為飾,雲肩即是披肩。由一片或數片繡片縫合而成,繡片的形狀通常為如意雲頭式,故名雲肩。  
項目圖 眉勒
  俗稱「昭君套」或「昭君眉」,可能受到古畫中昭君頭飾的影響,是由包頭巾發展而來的,明代婦女就有這種裝扮,清初仍為婦女所喜愛,狹長的布條從額頭往後紮起,上面加以精美刺繡或綴上玉片珠花,年輕婦女所戴的又叫「春眉」。老人家多用青黑素色的眉勒,故又稱「烏巾箍」,在正中央縫上玉片或鈕釦簡單的裝飾,有的在近耳部份加寬,有護耳防寒的功用。 眉勒
項目圖 看花
  看花 為一直徑約十公分的繡片,也有較大一點的約十三公分。「看花」五個一組,在傳統的客家庄中置於「看碗」中,放在供桌上獻祭之用。
項目圖 佩飾
  除了正服之外,飾品亦是服飾中不可或缺的項目。清代男子有佩雜佩的風尚,各式的荷包及扇帶、搬指籠、眼鏡袋、筆墨袋 ……等種類和形式多不勝數。一般繫於腰上,繫掛自由,有成對搭配或是任意組合,也有取一、二件掛在大襟上。當然隨著身份、場合有所不同,文人雅士以裝飾為主,販夫走卒,腰上佩煙絲袋或小囊袋,則以實用為主。 佩飾
項目圖 被兒帶
  大襟短衫 俗稱「昭君套」或「昭君眉」,可能受到古畫中昭君頭飾的影響,是由包頭巾發展而來的,明代婦女就有這種裝扮,清初仍為婦女所喜愛,狹長的布條從額頭往後紮起,上面加以精美刺繡或綴上玉片珠花,年輕婦女所戴的又叫「春眉」。老人家多用青黑素色的眉勒,故又稱「烏巾箍」,在正中央縫上玉片或鈕釦簡單的裝飾,有的在近耳部份加寬,有護耳防寒的功用。
  [引用出處]
1.一鄉一休閒園區 http://www.hchst.gov.tw/view_of_county/wm01.html
 
     
專題簡報 專題首頁 客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