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緣起 / 關於高雄鐵道 / 高雄鐵路地下化 / 施工進行式 / 歷史保留 / 問卷調查 / 參訪體驗 / 團隊介紹 / 專題簡報
舊高雄車站三塊厝車站訪問耆老

參訪三塊厝火車站

 

日前在採訪鐵工局時,老師先帶領我們參觀在鐵道旁的三塊厝火車站。這個車站很破舊,如果老師沒告訴我們,都不會想到這裡曾是車站。於是,好奇的我回到家後,上網找到有關三塊厝車站的資料,也查閱相關書籍,對這個富有歷史價值的車站,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

 

 

☉車站歷史_子銘整理

鳳山支線建造時,原本預計只設置鳳山、九曲堂兩停車場。隨著鳳山支線全線開通後,增設三塊厝、後庄兩站。由於三塊厝站鄰近打狗川(今愛河),是打狗水陸交通樞紐。
   西元1914年 (大正三年),阿猴線(屏東線)通車,與鳳山支線連成一氣,使得高屏地區盛產的鳳梨、糖、香蕉、稻,透過鐵路,運送到高雄港,輸出至日本。每天往返停靠六班次的三塊厝驛,客運營運量呈明顯成長的趨勢。
西元1941年(大正十六年)高雄新驛開始營運。三塊厝車站首受衝擊,客運量漸減。由於高雄驛(今高雄港站)貨運大,不勝負荷,三塊厝驛遂成為高雄驛調度卸運站。西元1953年(民國42年)三塊厝車站上有七個班次停靠,隔年剩五個班次,到了西元1956年(民國45年),只剩三個班次。西元1962年(民國51年),三塊厝車站客運列車不再停靠,專辦貨運。到了西元1981年(民國70年),貨運量大幅縮減,主因是附近的唐榮磚廠、台鳳製罐廠不再營運。隨著中華地下道與自立路橋的興建,大型貨運車無法進出三德西街,三塊厝站不再具有轉送物資的優勢,於是西元1986年(民國75年)三塊厝站予以廢除,列車不再停靠。三塊厝車站走過七十個寒暑,在此劃下句點。

☉三塊厝站新契機

隨著時間的流逝,三塊厝站經歷風吹日曬的煎熬後,在當地韓芙英里長、老家族成員王立人社區建築師、管碧玲立法委員及鐵道迷的努力奔走下,西元2004年(西元93)三塊厝車站成為市定古蹟。同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樹德科技大學對三塊厝車站進行調查修護的工作,而工務局則對三塊厝車站進行景觀再造的規劃。台灣鐵路局為減少高鐵營運的影響,遂提出「台鐵捷運化」,三塊厝站也預計在往後復站,成為捷運化通勤站。

☉俊豪的參觀心得

我們去三塊厝火車站參觀,看到車站的四周圍,正在做鐵路地下化的工程。只要有火車經過前,就會「逼逼」聲傳出,後來我才知道,原來火車要經過前,監測器會發出聲音來。在參觀三塊厝車站時,我們告訴老師說廁所與收票的地方,老師要我們回去找找看是不是真的如此。回到家後,我找到車站以前的配置圖,我們的確說中了廁所與收票的位置!原先台鐵要將三塊厝車站拆除,經過許多人的努下,終於請他們不要拆掉,留下來這個富有歷史意義的古蹟,也為高雄的發展留下一個紀念。

☉參考資料

許玲齡(2007)。繁華落盡--話三塊厝火車站。高雄市:高雄市文化局。
戴震宇(2002)。台灣的鐵道。台北:遠足文化。
管碧玲新聞部落格blog.yam.com/kua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