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包種茶   龍泉椪風茶

【茶業與高原】

「無耕茶頭,是無銅鑼圈」(客語),本地花髮佝僂的老茶農,自會張眼看窗外世界開始,眼眸所收的盡是片片茶園;從庄頭到庄尾,各行各業都與茶葉有關,鄰友間所聊話題,幾乎都和茶事有牽連。由此不難看出,茶業的發展對於高原村的先民們是何等重要了!

我們的先民秉持著客家人的「硬頸」精神,拓荒闢地、嘔心瀝血,在貧瘠的紅土地上,屢次嘗試栽植各種作物,克服「九降風」及乾旱的不利氣候,終於讓一棵棵茶樹抓住我們的土壤,生根育苗。

隨著時間的推演,茶樹品種汰劣換精、製茶技巧日益精進,自十九世紀起,農戶所生產的粗茶、烏龍茶,就大量輸出美、歐、非各地。日據時代,更在桃園大溪地區,大規模開闢茶園,引進新式製茶機械,專製紅茶,回銷日本,並命名為「日東紅茶」。   (註:當時龍潭庄尚歸大溪郡管轄。)

 

【高原特色茶 】

三、四十年前起,本地茶戶多投入製產半發酵的包種茶。所產製的茶葉曾獲得全省優良包種茶的比賽冠軍,並因此榮獲李前總統(時任省主席)親自命名為「「龍泉茶」,至此「龍泉包種茶」聲名大噪,盛極一時。

近幾年,由於椪風茶(又稱:東方美人茶)滋味甘醇,產量少,價格高,在本地農會的輔導之下,茶農也投入生產。為了有別於新竹北埔的椪風茶,本地生產的椪風茶稱做「龍泉椪風茶」,儼然成為本地新興農特產品。

日治時代壹等賞製茶獲頒獎狀

茶廠珍藏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