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改善

由於都市化、工業化的發展,破壞了許多景觀,形成嚴重的環境問題。要達到水資源的永續經營,景觀改善是其中一部分很重要的關鍵。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生存空間回復到原來的美麗面貌呢?我們可以從下列幾點來探討:

景觀改善的原則

水邊空間的利用與開發,應結合自然景觀,並配合人類活動的空間延伸與需求,整合生態保育、建築物設計、視覺景觀、土地使用、人類活動點的連接與延伸、休閒遊憩、生活型態、產業發展等重要空間利用議題,做整體環境空間的規劃。

景觀改善的作法

環境清理

照片一 愛河水已變得清澈(陳思妤攝)

景觀的改善應從環境整治清理開始。首先應給水一個空間,淨化污水,並清理週遭的環境,並避免再受污染。汙水應經過一系列的取水、淨水、匯集、輸送、貯存、處理等步驟,合理回收與再生利用。水岸環境清潔,水質清澈,是水岸景觀改善的基本要求。例如:愛河曾是一條充滿污染的河流,由於早期高雄並沒有埋設污水下水道,沿岸的污水排入愛河,導致愛河一年比一年的髒臭。不過在近年來政府的努力下,河水變得清澈,環境整潔之後,自然吸引人們的駐足(照片一)。
 

景觀美化

在景觀美化方面應考慮許多方向,如歷史意義、水利技術、居民需求等,然後應要保持飲水思源的觀念,以尊重的態度看待水,進而建立水和居民之間的情感,透過人與水岸、人與歷史的進ㄧ步結合,進而提升環境空間的品質。 例如:田野調查我們看見曹公廟附近的內濠溝變成一條美麗的溝渠時,內心深受感動,因為這可是經過了許多人的努力加以整治下的美景。古時這條溝渠主要是供應農田灌溉,近年因家庭、工廠排放廢水,使它臭氣四溢,蚊蟲雜生,如今這條蜿蜒鳳山市區的水圳正進行景觀美化(照片二、三),植栽花木為堤岸綠化,用生態工法、卵石堆砌軟化渠道的冷硬感,引清水注入,未來鳳山污水處理廠的回流水將繞著護城河流動。期盼這條溝渠的改造,能合諧的結合過去的歷史和未來的發展! 

照片二 內濠溝施工前
(高雄縣水利處提供)

照片三 內濠溝施工中
(2009/1/2招家文老師攝)

親水空間設置

 

照片四 小組成員在高屏溪旁賞鳥
(2009/1/1招家文老師攝)

以往人們為了增加耕地或建築用地,導致人與水爭地,為了防止洪水為患,築起高大的堤防,卻也將人與水隔絕,這真是一件令人感到無奈的事。雖然高雄有不少埤塘和河川,但是與人親近的互動卻很少,規劃景觀改善時,應考慮居民的需求,提供居民親水、近水的寶貴空間,讓人們可以賞鳥、戲水、釣魚等(照片四~五 ),營造出適合居民休閒活動的親水空間。例如:近年來鳳山溪主河道及支流曹公圳(鳳山城址段)水體整治目標,皆配合水域景觀環境營造,以讓民眾親近水域環境為主要目標。渠底綠美化及岸壁攀爬與懸垂植栽種植,沿岸設置自行車道(照片六)及休憩設施,讓河岸空間成為休閒的親水景觀廊道,試圖給人們一個美好的空間環境。

照片五 學生親近新埤仔汴小渠道中的水
(2009/1/1招家文老師攝)

照片六 鳳山溪東福橋上的自行車道
(高雄縣水利處提供)

景觀改善後的效益

  1. 增加觀光休憩資源,為人們帶來賺錢機會。例如:南台灣最負盛名的湖泊澄清湖,兼具水源、風景及遊憩等3種功能,每年吸引上百萬人次流連在湖光山色美景中。景觀改善後的愛河也在高雄觀光景點中佔有一席之地,對活絡港都觀光產業的商機,具有畫龍點睛作用。
     
  2. 提高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促進居民共同參與社區事務,營造社區特色。例如:愛河河堤社區(照片七),因為河堤公園的美化,凝聚社區居民共識,提高對社區的認同感。
  3. 利於生態教育的進行。例如:由於高屏溪舊鐵橋人工溼地(照片八)的成功,漸漸的,曾經在台灣歇息過的候鳥又再回到高屏溪溼地,不僅恢復了以往的生態生機,也成為生態教育的實例!
  4. 增加居民對地方的認同感。景觀改善後,居民對所生活的地方將更加喜愛,進而產生愛鄉愛土的情懷。
  5. 提高生活品質。環境景觀的改善,使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進而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

照片七 愛河河堤社區
(2009/1/2招家文老師攝)

照片八 高屏溪舊鐵橋人工溼地
(2009/1/1招家文老師攝)

心得

曾和家人一起去宜蘭冬山河遊玩,冬山河美麗的景觀與個親水空間設計令我印象深刻!其規劃理念是結合了冬山河的特性,以「親近水、擁有綠」為主題,配合環境整體設計,有效達到觀光、休閒、遊憩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現場不僅人山人海,最重要的是我看到每個來到此地的人們,都是帶著美麗的笑容回家的!
高雄也曾經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曾幾何時,河岸空間生態破壞,同時也切斷了人與河川間最親近的互動。近年隨著永續生態意識及休閒遊憩需求提昇,河岸空間急需導入親水規劃及生態設計之觀念。環境與人如何和諧的平衡點是我們最需要考慮的重點,親水空間的永續發展還是得靠人們一起共同維護才行!

撰文者:王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