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大典 接神儀式 送神儀式 祭祀用品1
 

 符、香火袋

       
供人自取的平安符
     

  一般寺廟多取香爐中之香灰盛於袋內,稱為香火香火袋提供予信眾取用、佩戴,以保平安。香火取得後仍需香爐的煙燻,始具效力。信徒將香火懸掛於胸前,可得神明的庇祐。家中若無空間可安奉神像,可用神明的香火袋代替。過去由於交通不便,盜匪猖獗,治安不佳,再加上醫療設施不完善,疾病易生,因此信徒往往出遠門臨行前,前往寺廟中求取香火,以便啟程之後隨身攜帶,已獲神明保佑其一路平安。

 供盤

     
位於供桌上的供盤

  祭拜時擺放四果的高腳盤子。

 香筒

     
放置香的香筒

  香筒又稱為香插或香籠,乃收納膜拜用線香之禮器,一般都置於供桌旁。一般製作的材質有陶、木、金屬,造型多長而直的圓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鏤空成各種花樣,筒內設有小插管,以便於安插線香。台灣傳統宗教禮器中貯放香枝的器物,雖然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卻兼具民俗信仰、禮節儀式、裝飾美化生活等功能。

 木魚

   
木魚、木魚棒

    佛、道通用之木魚,與銅磬唯一一對不可分離之通神
樂器,皆係儀案上必備之法器。其名稱由來,蓋取「魚日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魚,擊之,用以誡晝夜思道。於誦經禮懺時,與銅磬相互配合,用以結制經頌。
  木魚棒正確擺放位置,須將魚樵頭擺放於木魚頭下,不可放入木魚口中。

 大罄

     
大罄

  大罄又稱圓罄,多用銅鐵等金屬製造,形如缽狀是佛門中楗椎的首腦,在寺僧集體行動時,由維那師父以棓擊鳴,除主持尊宿、仕宦及施戶等禮佛時皆鳴三下外,於各種法會及日常課誦等場合,均必須敲擊,以便號令大眾進退起止,合儀合節;諸如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禮佛、拜懺,念佛起指、讚頌及迴向時都會用到。大罄號令大眾起止,指揮腔調外,因其聲音清澈宏壯,能使人心神振作,起虔肅恭敬之心,於修行大有幫助

功德箱

    
功德箱

  功德箱又稱「添香油錢」、福田箱」,是為了讓信徒以捐獻金錢的方式,讓廟方或該宮可以去添購香,紙錢,燈油,花果供品等來供奉神佛,並以此功德迴向該金錢捐助者,藉以讓捐助信徒累積功德,讓神佛得以永續香火,讓廟方得以經營經費,讓信徒得以心靈安慰,達到三嬴的目的。一般是隨喜功德,依個人意願護持該寺廟的管道。功德箱只是一種作善事比較具體化的型式,讓善事顯而易見地發揮到現實之中。

拜椅

     
跪椅、拜椅

  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向兩旁的拜墊,分男左女右去拜用,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們的前面行走,不可笑他人禮佛,不宜背對佛、菩薩像坐。


 

 

本網站由南投縣南投高中書香世家隊製作,建議使用IE6.0,螢幕解析度1024*768觀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