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大典 接神儀式 送神儀式 祭祀用品
 

 香爐


位於大殿前的天公爐

位於濟化堂的香爐


  
是祭拜神明後插香的器物,為祭祀必備的物品,祭祀的香爐有金屬鑄成形狀較大置於地上,另外有輕便形置於桌上,有石製品及金屬製品與陶製品。位於大殿前的天公爐,具古樸之美,且富有歷史與藝術之價值,因此顯得格外珍貴。天公爐為祭拜天公之用,體積較一般之香爐大許多,多為三足鼎立形式,取三足,一來,象徵三界,二來是三角定點最平穩,三來,向外的一隻稱為「天足」或稱為「破煞」(若正面有沖煞、煞氣則可破開、排除,因為三角形的尖端像犁頭或錐尖、破冰船的船頭一般,把在前面的阻擋粉碎或推到兩旁),一般均將天公爐安置於各殿前之廟袁中央空曠處。

 薦盒

       
位於供桌上的薦盒

  薦盒亦稱敬盒、薦盒或奉案,通常置於供桌上專門放置敬酒杯供祀神明的禮器,大部分放置於供桌中央的香爐之前,其上方平台放置酒杯,作為獻酒之用,通常只放三只杯子獻酒供奉,在祭祀時分,須添酒三次,稱一巡、二巡、三巡。平常則是敬奉茶水。一般多用於宮廟、祠堂和家庭廳堂,寺廟則較少用。

 筊筶

                (筶、杯)

  就是信眾用以祈求神明指示的器物,筊杯在台灣慣用「筶」(讀音同杯),俗稱「筊杯」是一種中國的占卜工具,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杯筊」。筊杯的材料大部分是用木頭或竹頭,經過工匠削製成新月的形狀共有兩片,每一個稱為一「支」,並有表裡兩面外突內平的成對器具,杯筊的突出面稱為「」,內平面稱為「」,近代有許多廟宇也採用了塑膠製的筊杯。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通常以「擲筊」(讀音拔杯)的方式向請神請示心中的問題是否可行若一陰一陽叫做「聖杯」,表示應允;二陽面叫做「笑杯」,表示神明不置可否;二陰面叫做「陰杯」或「哭杯」,表示神明不同意。信眾要擲杯筊之前,光拿起杯筊在香爐上繞三圈,跪在神明前,說明自己姓名、生辰、地址、請示事情,請神佛給您作主或指示可行否,如可以、可行即請連三聖杯表示,請示說明完後,把筊杯貪開放在手上隨即將杯筊往地上擲下即知結果。所以,擲杯筊早就被一般信眾所肯定,也是和神明溝通的主要工具

 籤桶

           
位於正殿的籤桶

   
置於供桌上的籤桶

  「籤筒」通常與籤枝、籤詩合用。籤筒置於供桌的旁邊;籤筒材質大部分為竹、木製成,內置以竹及木製成的籤枝。而籤詩則大部分置於廟公座位附近,新式籤筒則在籤筒附有櫃子,櫃子內則有籤詩,籤枝與籤詩的數目一致,籤枝上面記載著籤詩的號別,供信眾問神卜杯時求取,一般為信眾先抽籤枝,再卜出連續三次「聖筶」,抽取籤枝之後,需要以擲筊確認籤條的正確性,否則則需另抽籤枝。籤詩一般以四句為一首,信眾透過詩文來了解神明的旨意。籤詩有三十六首、六十首、一百首、一百二十首等區分,有吉有凶,最吉的籤稱為「上上籤」或「藥籤」兩大類型,運籤在求事業、功名、婚姻、家庭等運道,一般廟宇均有設置;而求藥籤則是為了解決疑難雜症,通常見於主神有醫事靈力的廟宇,如保生大帝廟、神農大帝廟等。籤桶也有分形狀的籤筒是要求籤的人中規中矩,做事不可越規韜矩、謹守本份,求的籤方能靈驗的籤筒和方的大致上差不多,勸人為人處世做事要圓滑,不要有鑽牛角的想法六角形的籤桶,保佑大家六六大順、事事如意八角形的籤桶是屬八卦,其主要是求者闔家平安、護身光明之用。

供桌

    
供桌

  供桌俗稱「尪架桌」,一般分為上下桌,上桌稱神案或案桌,是供奉神明、祖先牌位、香爐、薦盒的案桌。下桌為正方形,稱為供桌,供放置祭品以及木魚等法器用或花瓶,民間又稱為「八仙桌」。供桌的造型有兩種,一為翹頭,是廟宇或宗祀須有弟子考取功名用的;一為無翹頭,是一般民家用的。台灣的神桌功長沿襲清末閩南事的做法,除了裝飾偏於繁瑣之外,造型結構也較厚重且多曲線。藍田書院的供桌大多有雕工精緻的龍,多添了幾分氣勢。


 

 

本網站由南投縣南投高中書香世家隊製作,建議使用IE6.0,螢幕解析度1024*768觀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