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新白楊部落] [認識TRUKU編織文化] [文化體驗課程] [主題研究過程] 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主題研究過程導覽

 [決定出發][訪查注意事項][訪問紀錄][研究過程][蒐集資料][研究結論][感謝單位][研究團隊][參考資料]

 
(六)研究結論:

        從陳溫蕙美長期於銅門部落調查的訪談紀錄中可得知,在這麼多的受訪耆老當中只有一位(胡春芳女士)還會以苧麻取材來編織,從受訪的過程當中 可明確的知道,萬榮鄉紅葉村的李梁阿雪女士及秀林鄉富世村的黃蘭妹女士(Yabon阿嬤),是花蓮縣兩個太魯閣族鄉 鎮重要指標性的編織耆老,但看看她們的年紀,她們幾乎都是年邁七十以上的老年人,五、六十歲一代的老人也都不善於編織,那更何況是我們年輕一代的我們呢?

        優質文化要傳承要發揚,從旮日羿•吉宏的受訪紀錄中,談到菱紋編織所代表的意義,就是與祖靈聯繫與溝通的橋樑;讓苧麻編織成美麗的彩虹山里部落(Yamasadu)的網站中,主編者柯真光校長在研究結論中也提到苧麻編織需要靠大家一起來發揚,並鼓勵有志者一同參考此網站,這讓我們深深的體會,祖先及耆老們的智慧長期深藏在後山不為人知的地域在無情的歲月裡漸漸消失。因此我們這次懷者熱情與理想,探所以大家所熟知的太魯閣族編織文化為主題,對傳統編織者的價值重新詮釋,並開始活化她們過去被遺忘的知識技能。

        但這次的研究紀錄與文化體驗只是剛開始而已,研究團隊在與學校、社區及耆老互動的情形中,已規劃所採集的苧麻種在校園與社區的角落,期待另闢一塊苧麻園區,配合學校文化課程加深加廣的實施,共邀社區耆老一同參與,她們可隨時扮演教學支援者、教學工作者的角色。苧麻編織文化的傳承工作不是只有侷限在有心研究或少數耆老身上,應該是將其融入於課程與生活當中,我們除了將本次研究主題列入學校在地文化教材外,讓原有的課程程更加豐富、更多延伸,校園與社區更規畫一種傳統植物-苧麻的種植,讓學生親自栽培養殖並體驗觀察,資深年邁的社區耆老能指導學校學生,讓他們找回人生的自信延續文化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