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製作小組 專題報告
 
相關人物 崛起與發展 弼益館 三落大厝 林家花園
白花廳 大觀書社 大觀義學 大觀幼稚園 今日林家 回主畫面

  家是一個知書達禮的大富人家,當然這就一定要從大觀書社開始說起了──

  話說大觀書社原名大觀學社,位於西門街五號,創建於清同治二年( 1863 年),位於舊板橋東北隅,座南朝北,略為偏西。前臨城牆,後倚民宅,左為文昌街,右近北門垣,取名「大觀」,是因為學社遙望青翠的大屯山和觀音山。然又有一說,是因為大屯山下為漳州人聚集之地,觀音山下為泉州人居住之所,為祥和漳泉二族,而取其居住地之首字,因而得名。本書社於 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 經內政部核定為書院類三級古蹟。

林維讓、林維源兄弟,為消弭漳泉對立的宿怨,由莊正提議,徐士芳捐地,林家出錢,創立「大觀學社」。

  在清代由於台灣是個移墾社會,來台者,依其環境條件之不同,以祖籍或方言為認同的基礎,且台灣居民又大都來自械鬥盛行的閩南廣東,自然帶來不良的風氣。加以當時特有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的影響,又有個性、語言、習俗的差異,初為墾田、水源及其他細故的爭執,互為利益而不合。始則口角,繼而動武,終至宿怨深結,加以私情作祟,常因小故而結怨,終至釀成分類械鬥。

因為學社遙望青翠的大屯山和觀音山,取名「大觀」。
  林家始祖林應寅、林平侯父子由漳州來台,擇居新莊,嘉慶年間,遷於大嵙崁,以避漳泉械鬥。後因生番出沒無常,防守不易,乃遷居枋橋,建設街市。咸豐年間,淡水廳北部漳泉紛爭不已,尤以咸豐九年( 1859 年)枋寮、港仔嘴、土城、芝蘭、桃仔園發生嚴重械鬥,死傷慘重。林本源第三代子孫林維讓、林維源兄弟,為消弭漳泉對立的宿怨,採和親政策。乃將其妹許配給漳州晉江舉人莊正,以致力於祥和的誠意與決心。並於同治二年( 1863 年),由莊正提議,徐士芳
捐地,林家出錢,創立「大觀學社」,以妹婿莊正為山長,集漳泉二州文人雅士,共聚一堂,品文評詩,評優劣,定等級,頒賞金,並供應食宿所需,化干戈為玉帛,渾然如一家人。  

  同治十二年( 1873 年),改大觀學社為大觀義學;光緒二十五年( 1899 年)改大觀義學為「大觀書社」至今。並於民國五十二年成立財團法人大觀書社,目的在維護書社的完整與祭典的舉行,並獎勵各種文化教育事業,關懷老人、兒童及殘障福利等。現任董事長為林子畏先生,總幹事為張萬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