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訊 計畫總覽 計畫要素 貢獻度
相  關  資  訊

【我們的作品網址】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備援網址
【 興穀國小網頁】台北縣三重市興穀國小首頁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二月廿八日 (2006.2.28)
【製作學校】:興穀國小
【縣市】:台北縣三重市
【指導教師】:黃小紋老師、黃書卿老師
【參與學生】:許維帆等二十人
【學生年紀】:十一歲 ( 五年級 ) 、十二歲 ( 六年級 )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 E-mail 信箱】foca0611@yahoo.com.tw

計 畫 總 覽

【參加類別】: 地方歷史古蹟

【地方社區說明】
(一)與三重市僅一水之隔的板橋市 ,舊稱擺接堡,後稱枋橋,民國九年改稱「板橋」。位於台北盆地西南部,大漢溪東岸,是目前台北縣政府的所在地。
   清朝的咸豐年間,林本源家族遷至此地,建造園林宅邸,修築城牆,再加上當時漳泉械鬥,移居此地避難的漳人日眾,民屋日增,因而逐漸形成了聚落。後來歷經日本統治,以至光復,經過了數十年的奮鬥,今日的板橋, 已由傳統的農業社會,轉變為現代化的工商中心 。已填平的溝渠,拓寬的大道,一幢幢聳立的高樓,新景象已然取代舊事物。
   然而,依然存在的 傳統巷弄、古祠老廟、豪宅名園 ,仍能塑造出古色古香的文化景觀,展現另一番新氣象。
   隨著交通設施的改善,商業的繁榮以及都市計劃的更新, 二十一世紀的板橋,已然成為台北縣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的中心 。

(二)位於台北縣板橋市屬於園林類古蹟的「林本源園邸」,其規模以及設計構想,獨步於全台,一直被視為台灣園林史上的代表性傑作。
   而今「林本園園邸」歷經修護,能完整開放,讓我們盡情參觀,這是文化界的盛事。「林本園園邸」不僅為後代記錄了當時的建築藝術與文化,從林氏家族遷移、發展的歷程中,更可閱讀出北台灣精彩的開發史呢!

【研究計劃概要】

   透過興穀國小「林園遊子」團隊的「遊園戲夢,細說林園」專題介紹,希望能讓大家深入淺出的親近、認識「林本園園邸」這座文化的寶庫,瞭解其建築風貌與人文特色,甚至可以學習、運用先民的智慧,讓我們一起來發現這塊文化瑰寶的新活力!

(一)專業團隊: 我們結合學生、家長、教師群、地方人士、文史學會及古蹟專家,成立了「林園遊子」專業研究團隊。透過縝密的研究過程,採訪記錄和林本源園邸有關係的人物,並從各種管道蒐集相關史料,再針對相關資料加以整理及研究,最後整理出研究結論、建議及心得。

(二)廣集資源: 透過林園遊子訪查接觸,我們有來自台北縣政府文化局、林家花園、林家花園解說團隊、漢光建築師事務所、劉邦漢老師等藝文界人士、三重埔文史學會、台北市立圖書館、澹廬書會、多位古蹟修護專家、興穀國小教師群等各方資源的協助,營造綿密的互動網絡。

(三)深入社區: 透過林園遊子專業團隊的多方互動,學校與各方資源網絡互動良好。團隊成員親往林本源園邸七次、深入林園周邊社區十餘次,落實鄉土教學於社區之中。

(四)多元活動: 配合專業網頁及資訊教學活動,善用學校資訊群組教室,徵詢文史學會的資源與人才,組織興穀小小解說員團隊,培育古蹟解說人才,並成立鄉土教學教室,陳列早期台灣社會的各種文物及史料。

(五)計畫內涵: 從 戀戀枋橋情 中的 板橋故事 開始探討研究主題所在地的板橋市, 回顧介紹板橋市的歷史地理與市政現況。 然後從林家的探討帶入 板橋與林家 的關係。接著從 話說從頭 的介紹 讓我們瞭解其林家的崛起發展 ,帶入林本源園邸的創建與特色。當然,歷次的重修過程可是一項重點, 風華再現 中有詳細記錄。

  而最精彩的算是 遊園戲夢 了,神遊林園如親臨現場 ,我們也透過 發現林園之美 的架構,詳細介紹了林園的種種迷人所在。而對於林園書法藝術、接雲寺、生態及中國園林研究等相關主題,我們有 專題報導 來講述,其中還 專訪 了十餘個重要人物呢!最後我們希望透過 鄉土教學活動 ,吸引更多人來關心它、瞭解它,讓林本源園邸真正成為 地方文化藝術中心 。

(六)網頁成果: 我們以製作網頁的方式呈現最後研究成果,我們希望透過網路,讓林本源園邸在台北縣與世界接軌。

【網際網路環境】

(一)學校的網路環境: 利用學校區域網路上網,電腦教室共有四十台電腦,各處室及圖書室均有一至三台電腦,每間教室也都有一台電腦,每台都可以上網,方便我們在學校討論及查詢、列印資料。

(二)老師家的網路環境: 黃老師夫婦倆的家中是連接 Adsl ,共有兩台桌上型電腦及兩台筆記型電腦。我們的網頁測試、照片和資料分享等工作都是透過這裡進行的。

(三)林園遊子家中的網路環境: 每個隊員家中都有電腦,全部都是連接 Adsl ,放學之後我們都是利用 E-mail 和網路硬碟來傳遞資料和訊息。

【問題的克服與解決】

(一)照片及資料取得不易: 透過多方管道取得,親自前往搜集第一手資料。
(二)資料的篩選困難: 理出頭序不易,大綱經十餘次增刪始定案。
(三)課業與網頁製作的衝突: 網頁製作耗時,幸好家長都予以高度支持。
(四)訪談協調不易: 必須安排雙方都能接受的時間,經多方聯繫終獲解決。
(五)交通問題: 前往圖書館及現場探訪常利用各種交通工具。
(六)資源有限: 以最節省的經費獲最大效益。
(七)專業知業的陌生: 多讀、多問、不怕犯錯。
(八)沉重的壓力: 因自我要求甚高,使命感強,藉彼此加油以提振士氣。
(九)時間不足: 時間有限,耗用個人時間甚多,只好找更多同學來協助囉!

【心得箴言】

(一) 我們對古蹟及傳統建築不再陌生。
(二)資訊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寫作能力增強。
(四)學到了做學問及研究的方法。
(五)知道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
(六)有付出才有收穫。
(七)這是最甜美的回憶。
(八)珍貴古蹟保存不易,需要你我共同來支持。
(九)讓我們透過古蹟的探討來感受這塊土地所經歷的時代變遷,這些先民血汗所走過的痕跡,重新喚起漸漸消失的回憶,發現自己嶄新的未來,我們等著您一起來挖掘板橋及林本源園邸這一座文化寶庫喔!

「林本源園邸」,其規模以及設計構想,獨步於全台。
林園遊子探索的地方精緻文化,讓大家能更深入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
林園遊子成員珮渝認真的詢問問題。
卲爸爸為我們解說林園的平面圖。
團隊成員親往林本源園邸七次、深入林園周邊社區十餘次,落實鄉土教學於社區之中。
林園遊子用畫筆記錄花園美景。
每間教室的電腦都可以上網,方便我們在學校討論及查詢、列印資料。
成員們屏氣凝神聽老師講解。
利用社團時間集合團員進行定期討論與發表
將所蒐集的資料製成小書。
計 畫 要 素
結合藝術與人文課程,探討鄉土文化。

【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

(一 )配合本校以文化古蹟為主題的特色,發展九年一貫學校本位課程,整合與發揮社區資源,以建構學生認識、探索與欣賞古蹟,並具備解說的能力,實現熱愛鄉土的胸懷。
( 二)我們在資訊 ( 製作網頁 ) 、藝術與人文 ( 藝術欣賞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林園動植物、修護與建材 ) 、語文 ( 資料整理文字撰寫 ) 、社會 ( 探索歷史 ) 等領域都有相結合的課程,收獲豐富。
( 三)藉本研究來認識鄉土文化,深入瞭解板橋及林本源園邸的過去,並規劃未來遠景。
( 四)瞭解團隊合作的重要,個人與社區的關係,更重要的是發現現代科技的便利。

【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硬      體
  • 學校電腦教室
  • 群組教室
  • 各處室及班級的電腦
  • 老師及同學家中的個人電腦
  • 筆記型電腦
  • 學校的筆記型電腦
  • 數位相機
  • 數位攝影機
  • 錄音機
  • 錄音筆
  • 掃描器
  • 印表機
  • 影印機
  • 隨身碟等
軟     體
  • Dreamweaver ─網頁編輯 ( 使用最多 )
  • Fireworks ─版面設計 ( 非常好用 )
  • PhotoImpact ─影像處理
  • Microsoft Word─ 資料編輯
  • Internet Explorer ─網頁瀏覽
  • ACDSee ─影像瀏覽
  • CuteFtp ─傳送資料
  • Flash ─製作動畫
網    際    網    路
  • Web
  • Ftp Server
  • ADSL 寬頻網路
  • 網路硬碟
  • 電子郵件
  • 留言板

【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一)木藝專家劉邦漢老師為我們解說林園木藝的價值與特色,並與我們結緣其木藝作品。
(二)於澹廬書會書法展巧逢林園匾聯新題多位書家,建立起友誼,還送了我們該次展覽的作品集呢!
(三)負責整修林本源園邸的邵西川建築師是成員珮渝的老爸,我們常用電話、筆記本 ( 珮渝傳送 ) 、電子郵件來請教他呢!
(四)林宗民剪黏師傅是邵爸爸的好友,透過邵爸爸,我們請到他為我們解答一些問題,真是太難得了!
(五)林本源園邸義工群提供我們許多協助,許多書上找不到的知識,他們都傾囊相授呢!
(六)文化局及園方給我們最大的方便,讓我們在一年的時間裡可以隨時前往研究。
(七)地方的居民及熱心人士指引我們探訪社區及攝影,我們十分感激!

【專題研究計劃對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與衝擊】

(一)我們的網頁將使林本源園邸在台北縣與世界接軌,讓世人皆知林本源園邸。
(二)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擔任義工協助園方解說及辦活動,我們建置網頁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義工。
(三)網頁內容就是林本源園邸的一個大型資料庫,包羅萬象,可提供他人查閱。
(四)我們探索的地方精緻文化,讓大家能更深入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
(五)建置網頁使我們接觸了大量的地方人士、文化界人士、專家、學者,大家都十分肯定我們。
(六)我們的網頁提供了大家另一個認識林本源園邸的捷徑,也協助記錄了整修過程中的許多歷史畫面與資料,更有利園方做文化及活動的宣揚。

【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專題研究計畫】

(一)研究林本源園邸,如果光是靠書籍和網路,那可找到的資料有限,而且很多並不是很正確。我們決定以訪談、參觀、討論研究等方式獲得第一手的資料,甚至是不停的利用假日到園邸及周邊紀錄新的發現並請教專家,很感謝許多專家及藝文界人士的協助。
(二)對接受我們正式及非正式訪談的相關人士,都知無不言,大力協助。
(三)感謝學校對我們研究所需的經費大力支持。
(四)感謝張壽松校長,總是在適當的時候出現,增強我們的信心。也感謝文化局、林家花園、三重埔文史學會、澹廬書會,由於你們的協助,使我們的研究可以順利完成。
(五)其他感謝的話及協助情形請連結【感恩與回饋】。

【網頁作品中的智慧財產權說明】

(一)文字資料: 文字資料的取得是經由我們從大量文獻資料整理所得,大半資料均由我們重新撰寫,再給老師潤飾。若有直接引用的部分均註明出處,必要時並徵得作者及所有者同意後才刊出 ( 如劉老師的木藝作品經其同意才刊出,重修的資料由邵西川建築師同意我們引用 ) 。
(二)圖片: 可分繪圖 ( 大量自繪圖畫 ) 、老照片 ( 已註明出處 ) 、照片 ( 少數的引用照片均註明出處,部分由邵西川建築師提供,絕大多數是我們親自前往拍攝 ) 。
(三)拍攝說明: 林園遊子前往現場攝影共計七次,周邊實地探查十三次,於所得照片合計近二千張中篩選而出。更詳細的資料請連結【 參考資料】。

【發現、教訓、和驚奇】

(一)發現: 我們發現離我們不遠且又十分知名的林本源園邸,竟然有許多同學還十分陌生,就算大人也不見得很瞭解,所以本研究是拉近林園與大家距離的好機會。
(二)教訓: 研究過程中,常常發生彼此意見不同,或有成員抱怨分工不均,因此我們體會出唯有真誠與合作,才能有最好的成果。
(三)驚奇: 深入探討林本源園邸的建築與文物之後,我們對先民的智慧與成就,感到驚奇與嘆服,看似平淡無奇的林園建築竟擁有那麼多寶藏及智慧。

親筆繪製插圖,每一幅都是我們的心血結晶
針對相關資料加以整理及研究,整理出研究結論、建議及心得。
融入課程,發展學生多元展能。
廣集資源,爭取藝文界人士支援協助。
木藝專家劉邦漢老師為我們解說林園木藝。
負責整修林本源園邸的邵西川建築師是成員珮渝的老爸。
卲爸爸參與過林園修護工程,對於林園的一切如數家珍。
眾多的林園義工導覽群,是我們獲取資料的另一個管道。
以訪談、參觀、討論研究等方式獲得第一手的資料。
以製作網頁的方式呈現最後研究成果,我們希望透過網路,讓林本源園邸在台北縣與世界接軌。
貢 獻 度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隊 員

許維帆
黃合凱
邵珮渝
黃而旭
藍千盛
李慧珊
王筑冠
賴繹文
蔡岳佑
王智永
黃翌涵
傅信淵
藍千皓
藍千豪
藍千碩
陳嘉瑋
黃照頤
蕭子琳
蔡沐辰
李忠勵


  • 資料蒐集、整理
  • 擬定訪問大綱
  • 採訪
  • 記錄訪談內容
  • 編輯書面資料
  • 攝影
  • 填寫進度報告
  • 繪圖
  • 製作網頁
60%
指導老師

黃小紋 老師

黃書卿 老師

  • 研究方法及內容指導
  • 電腦技術指導
  • 建置網站
  • 網頁製作指導
  • 召開小組會議
25%
家長義工

邵西川先生

陳明珠女士


  • 研究計劃諮詢
  • 協助資料蒐集整理
  • 聯繫受訪對象
10%
視覺設計師
黃小紋 老師

  • 網頁美術指導
  • 網頁動畫指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