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難

 

[成長過程][病害][食物][料理][面對困難]
首頁 
過溝簡介 
鰻魚 
虱目魚 
吳郭魚/台灣鯛 
白秋蝦 
[成長過程
[病害
[食物
[料理
[面對困難] 
牡蠣 
相片區 
連絡 

 

白蝦養殖業,在去年發生白點病變後,有多位養殖業者期待以淡水養殖,來替代海水養殖方法,並已有養殖業者放養成功,主要其特點是成長快速、抗環境變化適應能力很強、能容忍不同梯度的鹽度變化從 2至78 之間皆可存活、水溫從19 - 32、對餌料需求量低、肉味鮮美、平均放養時間75180天之間就可收成,相對減低成本
;儘管南美白對蝦在養殖池裡卵巢較難成熟,自然交配率也不高,但是目前在台灣的繁殖技術,已有相當的突破,將來必將吹起一股養殖風,重振我養蝦王國。

現在﹐蝦類的危機已經發生了﹐我們要怎麼辦呢?
我們相信許多事情是可以改善的﹐因為目前不僅對白點病毒本身已有較多的瞭解﹐針對蝦子也可立即採取許多措施以改善現況。
這是所謂的以金錢及時間換取更多的知識,以等待更持久、更有效的策略開發出來並付諸實行。
一旦充足的知識及適當的管理都具備之下﹐我相信蝦類養殖及一般水產養殖將發展成長期地、穩定地企業型態﹐並且在對環境衝擊最小的狀況下﹐提供最大的經濟及社會利益。
本篇文章中﹐我想對如何降低白點病毒危機對產業所帶來的衝擊以及如何達到永續經營的終極目標提出個人的見解。
根據Snieszko(1974)的提示﹐蝦類養殖所需要的知識可分為三個領域—即蝦子、病原體和環境﹐因為疾病是由這三個領域衍生出來的因子共同作用而造成的。除了對這三個領域需要基本瞭解之外﹐我也列出了一些視情況而需要的配合措施﹐假如研究目標可順利達成且研究結果可以有效的被產業界所執行﹐我認為這些配合措施也是重要的。
大鵬灣位於屏東平原西南部,由於地近沖積扇平原的末端,地下湧泉豐富,使得本區養殖漁業發達;光復後歷經1970年代的鰻魚和1980年代的草! 蝦養殖後,沿海大量抽取地下水的結果使大鵬灣地區產生地層下陷與排水不良的後果;根據鵬管處民國89年最新地層監測資料顯示大鵬灣目前仍以每年2.2公分速度持續下陷中。
這不僅造成沿海農作物因土壤鹹化而減產或廢耕,也使得當地每逢大雨或暴潮容易遭受洪患之災,因而東港地區地方人士均一致期盼能早日解決此一經濟危機,再創昔日經濟繁榮的高峰。
為此,屏東縣也自民國61年開始爭取大鵬灣風景區的觀光開發,最後終於在民國86年正式成立國內第四個國家級風景區,而在觀光即將取代傳統養殖業成為經濟主流之際,即將消逝的大鵬灣養殖業更值得我們去記述和保存,以作為後人之研究參考。

(1)問:台灣塭仔飼的白蝦種繁殖的可行性? 

答:可行,但是最好選擇無病毒種蝦來繁殖。

 (2)問:塭仔飼的種蝦怎樣的年齡及體型較好?

答:八個月以上,一年以上擱較好。同批種蝦,母比公較大型。15 尾斤內的 ( 40 g 以上 ) 就可以使用。塭蝦公置選種了後,要加強多元的飼料才會有正常及足量的精蟲。通常母的生殖力無問題,食人工配合飼的塭育白蝦抑是草蝦的種蝦都是公的出問題,全樣市面的配合飼料飼養出來的紅 ( 尾 ) 蝦、黃鬚蝦、大正蝦猶無以上的問題。

(3)問:種蝦池水溫及鹽分如何? 

答:種蝦池的鹽份,全海水比半鹼要好。度半水 ( 15 ppt ) 以下受精率足低,甚至未受精。繁殖池的水溫普遍維持在 28 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