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織布小檔案
依據台灣手工藝研究所 針對噶瑪蘭族香蕉布編織技藝之分析/馬芬妹島嶼蕉布2003
地區
技藝特色
花蓮縣豐濱鄉新社地區噶瑪蘭族
原料植物
環境氣候
海岸地砂質土壤,夏秋多颱風,東北季風強、日趙強烈充足,終年炎熱潮濕
品種型態
食用蕉的北蕉品系,莖高度約2公尺至3公尺,假莖外皮成紅紫色,中層皮淺粉紅色,內層皮為白色。
栽植管理
自然繁殖,生長時間約1年,採割季節無一定時間。
刮皮取纖
割莖剝皮
割莖長度約150-200cm,根部直徑約25-35cm,剝除老化外皮,逐層剝下弧狀厚質莖皮,白色內層不適用,取紅紫色至淺粉紅層約6-10片,各下每片兩側寬較薄的部分,寬度約6-10cm。
生刮雜質
趁濕潤以小刀仔細輕輕刮除附於外皮的澱粉膠質,留下薄帶狀纖維外皮,舖於地上或晾掛日曬乾燥,成為薄片長條「香蕉原絲」長度100-150cm。
灰水煮練
無,香蕉原絲殘留澱粉膠質。
績麻撚線
績麻成縷
*以手指將乾燥薄片狀長條的「香蕉原絲」自根部撕成奇偶數,雙
手持之,鬆裂至尾部成為一迢迢細成纖維,每條頭尾打結績接,
成為連續性細長線,順序放入紙箱。
*累積一定量後,以拇指作為線軸,繞成團縷狀「香蕉織線」,重
量不拘,每粒80-100g。
*一粒團縷狀「香蕉織線」約需4-6株不等的香蕉樹莖。
撚 度
無撚度,纖維並列式的織線。
粗細規格
為分類,視織者技術與纖維韌度,自行決定粗細程度。
整經織布
立柱整經
*使用5根立柱式整經台,自一粒織線團抽出單條式環狀法整取經
線,偶雙數順次掛入棉線作開口環綜,以便投緯管構成平織。
*整經長度約240cm不等,經線條數排繞至立柱高度約30-35cm
(一呎寬),即布幅寬度。
*經線密度與條數無一定,經線密度約8-10條/1cm。
*整經台平放,將地織機各橫軸、提桿與後端竹筒等套進,
取出立柱。
地機織布
*使用竹製地織機水平式席地織布,環腰固定經線前端,經線後端
由織者雙足頂住竹筒,織者弓腰提綜史經線開口,投緯線後正腰
打緯順序織布,緯線密度約8-10條/1cm。
*地織機可以捲取收整,自由搬動,香蕉布織成即可使用。
*一件香蕉布成品長度200-240cm,寬幅30cm,重量150-200g,約
需進十株香蕉樹。
色彩圖紋
染色
*無染色,原材質。
*內外層纖維無區別混色績線,原材質色澤深淺自然交錯。
織紋圖案
平織、無圖案。
機 具
竹製地織機,竹製長緯管、棒刀式厚重打緯板。
後處理
無。
↑上一頁∣下一頁↓
新社社區 \ 編織藝師 \ 推行計畫 \ 香蕉織布 \ 觀光資源 \ 困難與挑戰 \ 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