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武社區

歷史

        德武部落在行政區屬於玉里鎮德武里,下德武部落位於秀姑

巒溪右岸瑞穗大橋南端一00公尺之台地,舊稱謝得武,其地有瀑

布,激石濺水,阿美形容之曰「馬以得武個那諾」,遂以名社

漢人略其音稱「馬得武」後又訛作「謝得武」。一說,建社時,

有重子失足,自斷 崖墜水死,因擬墜水之聲取名。光復復改稱德

武。為民國六十八年推行社區發展工作時所成立的新社區。德武

里有兩個部落,一為下德武部落、一為苓仔濟部落。

 

         根據下德武社的口述,約近百年前,拔仔社族人,其祖先由水璉尾

遷來拔仔。某日,來下德武狩獵,發現一片原野可安居,返社後,經家

人同意遷徙,當時亦有族人跟隨遷來。初居Cilitongan溪上游緩斜地,其後

發現下方臨段丘水源豐富,易取水,就下山移入,另立一設,名下德武。

居民大部份為馬太鞍及拔仔社(富源)人。下德武的阿美族大都信奉基督

教長老會,部落採『頭目制』。

 

         德武部落阿美族稱Ci-Ligacay (直譯苓雅仔)Ligacay是一種植物名稱月桃

,早期此地長滿月桃,阿美族人稱月桃為『里葛濟』(Ligaacay),因而的名

,漢人擬其音作為『苓仔濟』,苓仔濟部落位於下德武南方約一公里的樂德

公路旁,大部份為拔仔社阿美族人,少數為奇美社的阿美族人。苓仔濟社不

見於台灣輿圖,但見於台東州採訪冊,可見苓仔濟是清光緒五年以後阿美族

移居建立的。部落頭目除了日據時代前二任為終身制外,其餘皆由社中元老

推薦擔任。

 

         本地位於北回歸線之南,氣候終年如春。苓仔溪水質清澈,是溯溪尋幽

的好地方。從產業道路盡頭直接溯溪或沿著山徑而上,大約半小時,可以抵

達該溪上游左側支流瀑布。苓仔溪橋北端,有一條產業道路可直達秀姑巒溪

畔,附近有寬達四公里、長逾七、八公里的河灘荒野。看著河床上開著雪白

的芒花、蘆花以及茅花,在秋風中搖曳,彷彿來到雪國。 德武里的後山,海

岸山脈被秀姑巒溪攔腰切斷之處,由於地層深處有許多岩床都裸露出來,把

海岸山脈所蘊藏的寶藏也曝光出來。因此,沿著苓雅溪而上,一路上都有很

高的機會,可以撿到各種五顏六色的玉髓。

 

歷史背景 \ 交通•祭典 \ 產業作物 \ 舊社遺址

水漣社區

德武社區

南華社區

新社社區

東昌部落

回社區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