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西螺大橋的命名   施工過程 大橋歌詠  碑文

南來北往勤奔走 前清水患為遠因 日治時期勤奔走 播遷來台續陳情
光復三年音訊無 

 

西螺大橋的命名

  西螺大橋完成後為命名問題,曾經使得雲林及彰化兩縣民爭論不休的議題,而有人建議用雲彰大橋或彰雲大橋等名命名之議。惟因大橋在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美援時致國會的名稱為〔HSILO BRIDGE〕,既然國際上已使用西螺大橋之名,台灣省政府就順勢使用,就此解決立名之爭議。

西螺大橋通車後逐成為觀光地點,每逢假期節日遊人如鯽,熱鬧非凡,不少遊客想與大橋拍照留念,但因為是交通要地被禁止攝影,使許多遊客掃興而歸,不過在南端的大橋路邊,豎立陳誠副總統兼行政院長所題的西螺大橋牌並非禁地,可以獵取鏡頭作紀念。後經民眾的一再反應,通車五年後始解除禁令,遊客自此可自由自在的攝影長橋夕陽的美景了。

  另外,早期西螺大橋南北岸駐有軍隊防守,現在因左右各有新橋建成,軍事價值不再,所以駐軍移防他處,兩岸橋頭徒留當初軍隊駐守的碉堡,供人回味而已。

  自民國四十二年通車後,公路局即在大橋南端省道上設立管理站,收取過橋費來補助大橋維修費用,記得在民國六十六年拆除前,小汽車的過橋費是台幣十元。

  民國六十年橋面整修時因糖業的沒落,小火車軌也就被拆除.

  國內十大建設之一的中山高速公路動工興建時,西螺大橋上游又建造了一座嶄新的中沙大橋,全長達2300餘公尺,長度比西螺大橋還多?00多公尺.中沙大橋的興建使得西螺大橋享譽多年的遠東第一長橋盛名,燦爛光環從此褪色.不,過中沙大橋的外觀雖然摩登修長,橋頂上卻空無一物,與西螺?興建通車啟用迄今超過四十餘年,和西螺地區居民早建立了一份深厚的情感,因此在他們的中目中,西螺大橋永遠是最被重視的一橋樑,地位與份量絕對不是其他新建的橋樑所能取代的.再加上西濱大橋的通車,提供更多元的交通服務,使西螺大橋的功能大大的縮減.其次政府為便利交通於各城鄉紛紛設立外環道路,因此在西螺大橋上游兩公里左,右又新建了一座長3030公尺,寬26公尺的預力樑四線道大橋,雖自年通車以,來卻一直沒有舉行通車典禮,也沒有正式命名.會發生這種奇特的現象,主因是西螺與對岸的溪州民眾互不相讓,西螺居民認為這橋應叫〔新西螺大橋〕,而溪州的民眾則堅持該用〔溪州大橋〕為名,負責造橋的工程單位不願介入糾紛,索性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