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西螺大橋的命名   施工過程 大橋歌詠  碑文

南來北往勤奔走 前清水患為遠因 日治時期勤奔走 播遷來台續陳情
光復三年音訊無 

  南來北往勤奔走

  蜿蜒的濁水溪,在冬季枯水期時,像溫柔矜持的少女,但是一旦驟遇雨季便氾濫成災。明,清時期,閩人仍可行舟至西螺附近,然隨著時光的遞移,汀淤積變淺,從此雲,彰兩縣交通迭受這條多變的溪流左右。為免黎民常水患之苦,興建貫通濁水溪兩岸的大橋,便成為當地民眾的殷盼。

  關於西大橋興建時所經歷的波折與滄桑,許多世居於西螺鎮的老一輩人家,都忍不住會感慨萬千。因為,早年台灣地區各項防洪灌溉水利工程,並不如目前這般受到重視,工程技術亦十分落後粗劣,引水與導水設施如不之闕如,便是因陋就簡,粗糙不堪。每年四,五月雨季開始的期間,只要下一場豪雨,往往使得山洪暴發,到處氾濫成災。平時水量不多,流速緩慢的濁水溪,一旦溪洪氾濫,有如萬馬千軍奔騰踐踏,滾滾沒流失,南北兩岸居民的生命財產也飽受嚴重威脅,甚至連往來交通也阻隔斷絕,農產品的運輸更陷於一籌莫展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