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師和尚儒的媽媽帶我.依涵.依虹.怡萱.千萱.尚儒.曉柔去客家博物館參觀。
到了客家博物館,蝦籠:是用來補抓魚 背籃:是用來背載物品用的
竹籃:擔菜用的 魚簍:是用來捕魚.抓魚用的 秧架:挑擔秧苗用的 粄印:可印出漂亮的龜甲花紋 板條是怎麼做的:用米為材料.磨成漿.加熱開水攪拌均勻,倒入鐵製平板盤,蒸成凝固狀依序切成條狀,就會變成白嫩嫩家板條。穧粑是怎麼做的:早期,糯米蒸熱,再由2位男人用木棰捶打,另一位不停第翻動,使其均勻,製做出又香又Q的穧粑,分割成小小塊,沾上花生紛、糖粉、黑芝麻,即是美味可口的傳統穧粑。
板印:可以印出美麗漂亮的龜甲花紋 秧架:挑擔秧苗用的。
花東地區由不同的族群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日常交易,台灣最佳的族群融合地區,每年七、八月,阿美族的豐年祭,在各部落間輪流舉行,鄰近的客家人,大多人也會去共盛舉,和人的祭典,有也許舊習被淡忘了,客家移民東部後山,雖然有部份是靠部份著番山越領,走陸路而來,但大多數的移民,是靠水路而行,清代時期,台灣的水路交通並不發達,除了往來中國與台灣之間。這次的旅行讓我覺得很高興、興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