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爺的其他部屬
各地的城隍廟除了城隍爺固定的班底文武判官、七爺八爺、牛將軍、馬將軍、二十四司(或六司或十二司等)、董李排爺之外,有的城隍廟另供奉有捕快,如:新竹城隍廟的喜怒哀樂四大捕快,還有嘉義城隍廟有供奉左、右師爺。宜蘭城隍廟還有供奉召魂將軍與收魄將軍。所以雖然同樣是供奉城隍爺,但可能因為廟宇的不同,城隍爺的部屬就會有些調整,但整體上來講,一些部屬將軍還是固定不變的。 |
台灣的城隍廟
台灣有許多的城隍廟,其建廟的原因也不一樣。照道理說,城隍爺是屬於地方行政神祇,管理的區域有其大小限制,明清時期,中央下令每一縣市應設城隍廟,並按時祭祀,這時的城隍廟為官民共祀的官廟,因此,明末清初鄭成功來台,在台灣設府時,也依規定設立城隍廟(為今台南市青年路的台灣府城隍廟),這是台灣最早的一座城隍官廟。但台灣人有許多是自閩粵地區移民過來的,因此當初為求移民平安順利,身上都會帶有家鄉神民的護身符,於是台灣也陸續出現由家鄉分靈來台的城隍廟,如:台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鹿港的鰲亭宮皆是。除此之外台南市的小南城隍廟則是由台灣反清復明的朱一貴為城隍,這又是另外的一種城隍廟了。因此以台灣的城隍廟來說,我們大至上可類為:一、官廟;二、家鄉分靈的城隍廟;三、其他,如:小南城隍廟。 |
台灣明清兩代的行政區域劃分
要了解台灣官設城隍廟的設立,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明清兩代在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我們才能對各地城隍廟有進一步的了解。而台灣行政區域的劃分,應該從明末清初鄭成功來台開始的,以下是我們找到的資料:
明鄭時期
鄭成功:赤崁地區改為東都明京,並設立一府二縣,府名為承天府,即赤崁城。
縣名則為天興縣和萬年縣,以新港溪(今鹽水溪)為界,以北為天興縣、以南屬萬年縣。
鄭經(鄭成功的兒子):把東都明京改為東寧,升天興、萬年二縣為州。
清朝時期
康熙二十二年:台灣歸屬清廷
康熙二十三年:台灣設立台灣府,隸屬於福建布政使司。
台灣府下轄台灣、鳳山、諸羅三縣(以今二層行溪、鹽水溪為界)
雍正元年:增設彰化縣(虎尾溪以北、大甲溪以南)。淡水廳(大甲溪以北)
嘉慶十七年:後山地區自淡水廳分出噶瑪蘭廳
光緒元年:
沈葆楨改變行政區劃,在艋舺創建台北府城
增設恆春、淡水二縣
噶瑪蘭廳改為宜蘭縣
雞籠地區獨立成基隆廳
從彰化縣分出埔里社廳
後山地區分出卑南廳
光緒十一年:
台灣建省
南部:下轄鳳山、恆春、嘉義縣、澎湖廳台灣縣改為安平縣
中部:設立台灣、雲林、苗栗三縣
設立台灣府:下轄台灣、雲林、苗栗、彰化縣、埔里廳
北部:台北府下轄淡水、新竹、宜蘭縣、基隆廳
東部:設台東直隸州
|
金門浯島城隍廟的解冤公
在金門浯島城隍廟除了城隍爺之外,還有一尊特別醒目的從祀神明-解冤公。
從字面上來看,解冤主要是解除世間種種人際冤對所引起的陰訟牽連、人鬼牽連,陰鬼受難,陽世受報等,我們可以透過解冤公來解冤釋結,以求陰鬼升仙,陽世平安。
在台灣的城隍廟裡,似乎沒有看過解冤公,而是陰陽司公比較多,這也可以算是金門浯島城隍廟的特色之一吧! |
廟宇的社會功能(南投縣竹山鎮城隍廟-靈德宮)
在南投縣竹山鎮的城隍廟-靈德宮,在我們的請求之下寄了他們的資料給我們,豐富的資料中,有二則報導深深感動了我們的心,一則為發放慰問金給桃芝颱風受災戶,並成立臨時的災民收容所,光是竹山鎮延正里木屐寮災區就有一百三十八戶左右的災民因此而受惠,一則為成立日間老人照顧中心,讓竹山地區將近五十名獨居老人護得妥善的照護。
從這裡我們知道,廟宇社會功能的發揮,也明白了宗教力量的偉大。宗教的最偉大精神應該就是要懂得如何去奉獻自己的力量,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靈德宮的義舉就是發揮精神的表現。 |
李主任的小故事
當南投縣竹山鎮的城隍廟靈德宮將資料寄到學校來給我們的時候,剛好李主任(我們的指導老師之一)看到了,就順口說起了小時候和這座廟有關的故事(李主任是竹山人,現在還會常常回竹山)。聽說小時候只要來到城隍廟,大人們都會特別的叮嚀小孩子,進了廟不要亂說話,小心被七爺八爺抓去打屁股。除此之外,只要城隍爺過生日香客很多時,廟裡也會特別廣播,警告那些扒手不要亂來,因為這裡是城隍廟,城隍爺隨時會盯著你。看來城隍爺賞善罰惡的威名可是遠播在外,讓這些宵小不敢亂來。 |
全國有幾座城隍廟呢?
1基隆市 城隍廟(城隍爺)
2台北市 台灣省城隍廟(省城隍爺)
3台北市 昭明廟(台北府城隍爺)
4台北市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霞海城隍爺)
5台北市 松山霞海城隍廟(霞海城隍爺)
6台北縣 城隍廟(霞海城隍爺)
7台北縣 昭靈廟(城隍爺)
8桃園縣 桃源城隍廟(新竹都城隍爺)
9新竹市 新竹都城隍廟(都城隍爺)
10苗栗縣 苗栗縣城隍廟(城隍尊神)
11苗栗縣 城隍廟(城隍尊神)
12台中市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中市晉封威靈公都城隍廟(城隍尊神)
13台中市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中市城隍廟(城隍尊神)
14台中市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中市靈興宮(城隍尊神)
15台中縣 城隍爺廟(豐原)(城隍爺)
16台中縣 大甲城隍廟(都城隍威靈公)
17台中縣 護安宮(城隍尊神)
18南投縣 指南宮(城隍尊神)
19南投縣 城隍廟(埔里)(城隍尊神)
20南投縣 城隍廟(水里)(城隍爺)
21南投縣 靈德廟(城隍尊神)
22彰化縣 城隍廟(又稱彰邑城隍廟)(城隍爺)
23彰化縣 鹿港城隍廟(鰲亭宮)(城隍尊神)
24彰化縣 城隍廟(大村)(城隍爺)
25彰化縣 金盾城隍廟(城隍爺)
26彰化縣 悟修堂城隍廟(城隍爺)
27雲林縣 城隍廟(大屯)(城隍爺)
28雲林縣 城隍廟(新興)(城隍爺)
29雲林縣 雲林縣城隍廟(縣城隍爺)
30嘉義市 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市城隍廟(城隍尊神)
31嘉義市 西安宮(四城隍爺)
32嘉義市 鎮北宮(城隍爺)
33嘉義市 吉安宮(城隍尊神)
34嘉義縣 東安宮(城隍爺)
35嘉義縣 育黎宮(城隍爺)
36嘉義縣 城隍宮(城隍爺)
37嘉義縣 城隍廟(鹿草)(城隍爺)
38嘉義縣 奉安宮(城隍爺)
39嘉義縣 合興宮(城隍爺)
40嘉義縣 新塭城隍廟(安溪三城隍爺)
41嘉義縣 龍德廟(三城隍爺)
42嘉義縣 聖林宮(城隍爺)
43嘉義縣 過溝安溪城隍廟(安溪三城隍爺)
44嘉義縣 東港溪安宮(城隍爺)
45台南市 小北城隍廟(城隍爺)
46台南市 台南首邑縣城隍廟(城隍爺)
47台南市 台灣府城隍廟(城隍爺)
48台南市 忠澤堂(城隍爺)
49台南市 城隍廟(安平)(城隍爺)
50台南市 小北鎮山城隍廟(鎮山城隍爺)
51台南市 小城隍廟(城隍爺)
52台南市 東城隍(城隍爺)
53台南縣 太城宮(城隍爺)
54台南縣 四安宮(城隍爺)
55台南縣 昌安宮(城隍尊神)
56台南縣 城隍宮(城隍爺)
57台南縣 竹安宮(城隍爺)
58高雄市 舊城城隍廟(城隍爺)
59高雄市 霞海城隍廟(霞海城隍爺)
60高雄市 城隍廟(鼓山)(城隍爺)
61高雄市 大城隍公壇(小港)(霞海城隍爺)
62高雄縣 城隍廟(城隍尊神)
63高雄縣 霞海城隍廟(大樹)(霞海城隍爺)
64高雄縣 順安宮(城隍尊主)
65高雄縣 梓官中崙城隍廟(城隍尊神)
66高雄縣 森安宮(都城隍)
67高雄縣 霞海城隍廟(仁武)(霞海城隍爺)
68高雄縣 仁心城隍廟(城隍爺)
69高雄縣 發成金壇(城隍爺公祖)
70高雄縣 城隍府(彌陀)(城隍爺)
71屏東縣 屏東城隍廟(城隍尊神)
72屏東縣 屏東市安溪城隍宮(城隍尊神)
73屏東縣 陳府城隍廟(陳府城隍爺)
74屏東縣 明顯官(縣城隍爺)
75屏東縣 城隍廟(潮州)(縣城隍爺)
76屏東縣 東福宮(城隍尊神)
77宜蘭縣 城隍廟(慈德寺)(城隍老爺)
78宜蘭縣 保安堂(城隍老爺)
79宜蘭縣 城隍爺廟(城隍爺)
80宜蘭縣 頂寮城隍廟(城隍尊神)
81宜蘭縣 龍德城隍爺廟(城隍爺)
82宜蘭縣 城隍爺廟(隘丁)(城隍爺)
83宜蘭縣 城隍爺廟(冬山)(城隍爺)
84宜蘭縣 城隍廟(城隍爺)
85花蓮市 保安宮(城隍爺)
86花蓮市 城隍廟(護國城隍)
87台東縣 善化堂(城隍爺)
88澎湖縣 城隍廟(馬公)(城隍爺)
89澎湖縣城隍爺(文澳)(城隍尊神)
90澎湖縣城隍爺(七美)(城隍爺)
91連江縣浯島城隍廟(城隍爺) |
台灣城隍爺的由來(資料來源:澎湖馬公城隍廟志(上))
所找到的資料愈來愈多之後,現再補充台灣城隍爺的形成由來:
1.朱一貴受封為城隍爺而稱「小城隍」-小南城隍廟
2.大將爺(註1)升格為城隍爺-陳府城隍廟
3.溺水亡魂顯化受封為城隍爺-彌陀城隍廟
4.有應公(註2)升格為城隍爺-東城隍廟(位於台南市)
5.萬應公(註3)升格為城隍爺-小北城隍廟
6.大眾爺(註4)升格為城隍爺-小北鎮山城隍廟、蘇澳城隍廟......等
(大眾爺升格城隍爺的程序各縣市不同,如台南市升格須經神格較高的神明(如玄天上帝)保舉,玉皇大帝封為城隍爺後,雕塑金身,再往東嶽大帝廟受禁三年,然後到任,或向上倉求筶,得三聖筊後拜神農大帝為師,保生大帝為監察神修行,然後晉天公廟領旨就任,而在宜蘭則由民眾認為大眾爺庇佑人民可升格為城隍神,就陳請縣長頒發匾額改建城隍廟即可。)
7.生前有功於社會的,故死後受封為城隍爺-新塭城隍廟
--------------
註:
(1)大將爺同大眾爺
(2)有應公又稱「大眾爺」、「金斗公」、「有英公」、「大墓公」、「百姓公」、「萬恩公」、「萬善爺」、「萬善同歸」等;如果是女性則稱「流民爺」、「聖公媽」、「大眾媽」等。有應公的名稱是取其「有求必應」的意思。據說有應公非常靈驗,不論是找尋失物、祈求病癒或想在睹局中贏錢的人,都會前往有應公廟祭拜一番。
有應公的起源是由於早期由大陸來台的移民,因水土不服或因瘟疫、天災、械鬥而死亡者,因為沒有家眷為其妥善埋葬奉祀,以致屍骨四散各地,最後變成遊魂厲鬼,來到人間索討食物或冥錢,有時甚至會危害世人。人們為了安心,避免被其侵擾,於是將屍骨收集後集體埋葬,並募資建成小廟供奉他們,並稱這些靈鬼為「有應公」。基隆地區的老大公廟及淡水的十八王公廟,都是屬於有應公類的廟宇。
有應公的來歷大體可分為六大類:
1.兇禍而死者。
2.墓地一帶的無主枯骨。
3.戰禍死亡者。
4.路倒病死無人收埋者。
5.淹死無人收屍者。
6.其它特殊死亡原因無人理會者。
有應公因為無名無姓,生死年月不詳,祭祀時間各地不一。過去為了安頓有應公,免得孤鬼陰魂四處作祟,各地都建有「厲壇」,並在每年的清明、中元等節日舉行「祭厲」大典。厲壇上設城隍神位,下設孤魂野鬼牌位,以一豬一羊敬獻城隍,以二豬二羊敬奉無主鬼魂,並由地方官主祭。
(3)萬應公同有應公
(4)大眾爺:大眾爺又稱陰陽公、千歲爺、千眾爺、大將軍、聖公等,原為棄屍荒野的無主孤魂枯骨。人們基於憐憫、恐懼的心理,而將這些無主的枯骨聚集
一處,建廟祭拜,這就是本省所謂「大眾爺」或「大眾媽」。大眾爺和義民爺不同之處,乃在於義民爺是為鄉為民犧牲的無名英雄,而
大眾爺則是渡海來台的先民,因為種種原因死亡,而沒有親人認屍、祭拜
,長久下來,遍地枯骨。民間便建廟收埋,讓其死有所終。 |
城隍爺、境主公、土地公與地基主
城隍爺受命於玉皇上帝,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務,而其行政區域,也因官職的不同也會有所不同,就像現在的縣有縣長,鄉里則有鄉長、里長、村長和鄰長,一個家庭則有戶長等,而神明也是一樣,城隍爺的職務官階最起碼等於現在的縣長,而鄉里的事務則由境主公去處理,村莊則交待土地公,至於一般家庭則有地基主,層層負責。土地公,一般我們最為熟悉,因此就不再說明,那什麼是境主公和地基主呢?我們有以下的說明:
境主公:
境主公,為廟境的地神,性質和土地公、地基主相似。每座廟有其一定的轄區,境主公就是管轄這個轄區的主宰。其範圍往往比土地公廣大,範圍大小隨廟的祭祀圈大小而定。有的僅限村,有的几個村。因此境主公為區域神。但有人認為境主公信守護寺廟,而為寺廟的地基主,故與佛寺的伽藍爺相似。
地基主:
地基主(或說地居主,原為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屬于自然神,與土地神一樣,只是範圍限于一家建物的宅基而已,故右稱為「宅基神」。
台灣民間多巳將自然神發展成為靈魂神。地基主或為原先住在這塊土地上者,或為原地主,而這些鬼魂也許成為無嗣孤魂,可能前來作祟后住者,因此都予以祭祀。民間將地基主視為癘神,與好兄弟視為同類。
一般地基主都無神像,亦無廟宇,但每家都祭祀,台南市北極殿後殿,奉祀地基主神像,極為罕見。 |
台灣的歷史與地理
為什麼黑板上會掛著台灣的地圖呢?原來今天老師要上台灣的歷史與地理,因為我們要了解台灣城隍信仰的歷史,我們就必須先了解台灣的發展史。雖然這些內容有部分在社會課裡老師有講過,但真得問起來,我們還真答不出來。
首先老師從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佔領台灣說起,接下來鄭成功來台,趕走了荷蘭人,台灣開始建設,不久後,鄭成功的軍師陳永華建立了第一座城隍廟-台灣府城隍廟,接下來清朝統治了台灣,在清朝統治之間,其行政區域不斷的改變,因此城隍廟也就愈建愈多。老師一路講來,不僅讓我們對台灣的歷史更加了解,也知道台灣的城隍廟是從南一直蓋到北部,因為台灣歷史的發展就是由南到北。
除此之外,為了瞭解清朝時期台灣行政制度的畫分,我們開始認識台灣河川的位置,如二層行溪就是現在高雄的二仁溪,和鹽水溪、虎尾溪與大甲溪流經的區域。這次上課的內容真是讓我們受益良多。 |
寫感謝卡
星期三下午我們集合在學校的輔導室準備開始寫感謝卡,謝謝那些幫助我們的人和廟宇。之前我們早就已經請欣彥將感謝卡的內容寫好,再經過老師的修改後,我們開始將內容抄寫在事先做好的卡片上,在小小的桌子上,大家擠成一團開始寫卡片。因為抄得很累,於是有人問老師:「老師為什麼要我們手寫呢?怎麼不用電腦打一打就好了?這樣比較快啊!」,但老師說:「雖然用手寫比較麻煩,但是用手寫表示我們的誠意,也比較有感情,不像電腦打出來的字,太過整齊畫一,就是少了一點溫馨。」,其實老師說得也很有道理。
雖然老師千叮嚀萬交待,要我們小心不要寫錯字,但是話才一剛講完楊宗馬上就舉手要立可白了,看來我們必須浪費一張感謝卡了。寫完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卡片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以表示我們的感謝。希望這些卡片能趕快寄到他們的手裡,讓他們知道我們的謝意!
|
城隍爺的靈符
在許多廟宇寄給我們的資料裡,其中包含了城隍爺的平安符,一般都是放在廟宇裡讓信徒自行取用保平安,或者是城隍爺出巡時也會貼上靈符,保佑出巡過程中一切平安。不同的廟宇符的內容都不一樣,但是上面都會有該廟的廟宇名稱和神的名字,並在上面蓋上神明的大印,至於平安符的詳細說明,我們在網路上找了一篇說明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
何謂符咒
藉著特定文字、符號、圖案、口訣、指訣等方式,求助神佛的力量來化解及減輕事端或護估人民。
符咒自流傳至今已超過千年的歷史,倘若符咒無效用或不存,應該早就被淘汰了,至於符咒是否靈驗,只要人心存正念,在不害人以利己的前提下,自會發揮其功效。但要認清是,符咒不是唯一也不是最佳解決問題的方式,靠自身的努力及正確的判斷才是明智之舉。
符:用來書寫的紙。
令:發號施令。
符令:藉文字、符號或圖案的符紙,發號施令來為人民祈福或解厄。
符咒:晝符下筆時必須邊晝邊念咒語。
咒語種類:請神咒、敕紙咒、敕水咒、敕墨咒、敕硯咒、敕筆咒、取筆咒、下筆咒、敕符咒、收符咒、符膽咒、送神咒。由於派別不同,所以咒語內容與念咒時機會有所差別。
符的架構
符頭:
又稱「點三清」,是一道符最先開筆之處,點三清前要唸「下筆咒」。
主事符神:
用此符時,要請祂降臨的神,視不同用途,所請的主事符神也不同。
符腹:解釋這道符的用途,例如避邪、鎮宅或是求財。
符腳:也是使符咒生效的要素之一,下筆時要唸咒語。
符膽:代表這張符咒的「命令」,像一方印鑑,下筆時也是要唸咒語。
常用符類
鎮宅滅鬼符:
若居家不安寧,恐有鬼邪作崇時所用之符,可用五雷押煞符、火神除鬼符、姜太公鎮宅符。
收煞破邪符:
凡人事物沖犯煞氣邪神,而不安時所用,依所沖之煞氣種類不同,選擇適用之符,如清淨符。
保身平安符:
保自身平安,不受邪氣干擾,尤其常出門在外的人最常使用。
符咒的使用
配戴:使用者帶著身上,用以保平安避邪、祈福有平安符、護身符、吉利符避邪符。
鎮貼:將符令貼於門上,貼於屋樑上或貼於廚房等,常見的有平安符、鎮宅符、太歲符。
化飲:符性為陰性時,將符化於碗中,再沖入熱開水飲用。
噴灑、洗濯:將符化於水盆中,之後用手沾之噴灑於屋內外或特定處或用以清洗身體。
(資料來源:中元普渡~降鬼符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