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

虎頭埤是台灣十二名勝之一,也是台灣第一個有歷史記錄的水庫。因所處位置山形儼如虎頭之狀,故名「虎頭埤」。

虎頭埤之一
 
 

緣起...

說起它的歷史,最早的紀錄是在清朝。道光26年時,大目降街(就是今天的新化鎮)農民歐陽安首先在山腳下鑿池蓄水用來灌溉田園,起初周圍僅兩公里而已。到了同治2年,台灣府知府周懋琦撥款擴建,並改築堅固的堰堤,使貯水面積擴增至二十六甲,讓附近兩百三十甲看天田改良為單期作田,台灣第一座水庫就此誕生了。

 
 
 

明治39年 ( 西元1906年 ) 嘉義兩次大地震,震壞了堤防。日人修堤設閘整建,水域達二十七公頃,大約有二十個棒球場的大小,當時就成為風景名勝。新化的農田原先主要由虎頭埤供應水源,後來因山坡地的開發,水土保持工作不理想,使虎頭埤日漸淤積。1930年嘉南大圳竣工,虎頭埤的灌溉功能逐漸被取代。光復之後,台南縣文獻委員會選定該處『虎埤泛月』為新南瀛八大景之一。民國70年台灣省政府並將它規劃為「虎頭埤風景區」,由縣府及鄉公所以公共造產開發。

 
 
 

 

 
 

建構...

當初興建時堰堤的施工方法,是利用水牛作橢圓形走動踩踏以分層壓實,在接觸面使用糯米及黑糖、石灰等材料施工,並且於堰堤左岸修築溢洪道等設施。雖曾經過地震災損,但修復後目前保存狀況良好,到今年已是高齡160歲囉!

 
 

 

 

嗨∼歡迎光臨全新的虎頭埤!!

 
 

新發展...

在縣政府主導下,虎頭埤自九十三年起規劃「水與綠嘉年華」活動,至今已辦過兩屆,每年都吸引數十萬遊客,是導入企業經營的成功例子。而配合活動的進行,虎頭埤也有了「第二春行銷計劃」,縣府與鎮公所及門口商家共同討論,大門口廣場改善已在九十三年間透過專家與鄰近住戶討論溝通規劃建造完成,面目一新的虎頭埤會令您眼睛為之一亮唷!

   
       
資料蒐集撰寫:昂羲、成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