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面

       立面指的是街屋的外型,對在不見天街上經營的店家十分重要。因為立面代表著商家的商標和門面,也因此各式各樣的立面出現在不見天街上,形成不見天街上的另一個特色。台灣早期的街屋,立面大多為統一的樣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到了後期,因為日本人引進新觀念,使得街屋的立面愈來愈講究,有些還和店名結合,使得立面十分吸引人。

 

鹿港中山路立面一

鹿港中山路立面二

 

立面分類

台灣街屋的立面形式,依興建年代大約可分為四種,表列如下:

樣式

特色

傳統的閩南粵東式

        出現在清末以前,磚木結構,紅瓦屋頂的建築形式,形式簡樸。店門為一門兩窗,左右對稱的木作構造,如台北迪化街北段及北縣金山的金包里老街。

整齊律動的洋樓式

        出現在清末及日治時期,多為磚木結構,屬兩層樓式的建築。以紅磚半圓拱砌築立面,形式有單拱或三拱,一樓店門有一門兩窗。而開三個拱窗,或設拱廊。連續的拱圈充滿街道律感。如金門金城自強街、舊湖口老街。

華麗的巴洛克式

        出現於日治中期(大正年間),除了磚木造,也有水泥造,樓層一至三層皆有。建築流風以仿樣建築為主流,立面趨向繁麗,水泥塑造或洗石子作成巴洛克圖案裝飾,結合傳統吉祥圖案,各戶頗有爭奇鬥艷之勢,如台北迪化街、桃園大溪和平路、北縣三峽民權街、雲林斗六太平街,鹿港民俗文物館等。

前衛的現代式

         出現於日治時代後期(一九三○年代)普遍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平直的橫梁取代磚砌的圓棋,高度多增加至三層樓,線條簡潔但設計者的個人風格強烈,如台南鹽水 的中正路、雲林西螺中山路、彰化鹿港中山路等。

                                                          註:表格資料整理自古蹟入門(72~73頁)                                             TOP

 

洋樓式立面

巴洛克式立面

 
 

  昭和式立面

         相較於桃園大溪老街、新竹湖口老街、北縣三峽老街、雲林西螺的延平老街皆為民國初年所做繁複多變的巴洛克式樣,鹿港中山路立面就流露出理性平實,簡練的幾何圖案線條。彰顯出當時建築機能特色,因此常被遊客忽略遺忘。中山路立面主要的特徵在於臥樑的大量使用,門面的開放較為自由,屋頂上砌女兒牆,高度不得超過三尺,樓房出挑,形成陽台或雨被,窗戶採用上下開啟方式,窗櫺木窗表現出幾何圖騰,牆面則是洗石子,並以工作線分割,形成仿石堆砌。而比較起當時其他主要城市如台中、台北等,鹿港的市區改正較晚,也因此拆除不見天後,不見天街上的街屋立面比起其他傳統立面都要晚一些。在建築的風格上,屬於日治後期的「昭和式立面」建築型式。這種建築型式大多以鋼筋混凝土為主,立面則是淺色面磚或洗石子,立面看起來十分清爽而單純。而在立面線條上,因為當時流行的影響,大多屬簡單的幾何線條,建築風格強烈,顯示出店家的特有風格,與清代時期單調的立面格式有著很大的不同。

TOP

  立面賞析

         我們在欣賞不見天街的立面時,有幾個地方是值得細細品位的。第一部份是立面的裝飾和女兒牆,欣賞簡單幾何圖案所形成的立面之美。第二部份則是店號和門窗設計,許多店家會把店號做在立面上,在欣賞之餘,也可體會舊有不見天商家對商譽的重視。第三則是立面充滿理性的幾何線條,與現今台灣其他地區的街屋大異其趣。最後一部份則是騎樓和陽台,和其他時期的立面不同,屬於後現代風格獨有的立面建築。立面,可以說是不見天街上的一大特色,一間間的立面,都在訴說著不見天過往全台最繁華商業街道的過往。

女兒牆

店號

幾何式風格線條

下轉 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