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曙光

  不見天街所在的鹿港地區,於荷人據台前,為平埔族人之地。當時平埔族人活動區域的台灣西部及宜蘭平原,約有四到五萬人,分為八族。位在台灣中部的鹿港,屬於巴布薩族的活動地域。該族主要以打獵為生,兼事簡單的農業生產以及捕魚活動。當時的社會由於文獻記載不足,無從察知是否有無移民。然明末海禁開放,閩南沿岸居民到鹿港從事貿易活動應有可能。

 

  平埔族生活示意圖一

平埔族生活示意圖二

 

TOP

外來政權

  十五世紀末,大航海時代興期,歐陸海上強權紛向遠東發展。西元一六二四年,荷人進入台灣南部,並逐漸往台灣中、北部發展。荷人的移入,象徵台灣由部落社會轉為一般社會,也使移民變為可能。荷人入主台灣,需要大量人力,乃提供極優越條件,引漢人移民。同時又因為大陸動亂(明、清政權爭奪大陸統治權),移民的漢人越來越多,也在此種情況下,鹿港出現早期的漢人移民。

         時間為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逐退荷人,成為台灣新的統治者,開啟鄭氏王朝治台的新頁。鄭氏治台時,由於與清廷呈現敵對的狀態,導致移民反而不如荷據時期來的多。根據「鹿港鄉土誌」記載,當時的鹿港地區漢人約二千人,大多是福建興化人,來台灣大多從事農耕及漁業工作。而在這以後,陸續有福建泉州府和漳州人移入於今日鹿港之崙仔頂附近。推論此一形式,到有清一代以前,應該是鹿港地區移民的主要型態。

 

鄭成功驅荷人圖          

鄭成功像

 

TOP

柳暗花明

        西元一六八三年,施琅奉康熙帝之命平台後,台灣處於政治勢力真空時期,大量的土地成為「人去業荒」的情形,成為無田貧民擁有土地的天堂。因此儘管清廷嚴禁移民,還是有許多閩粵移民違反禁令,前來台灣開墾。到康熙後期,許多移民進入台灣,也使得鹿港街口的商業活動開始興起。總結自荷據之前一直到西元一七八三年清廷設鹿港為通商正口之前,東南沿海人民不斷挑戰海禁,移民入墾,使鹿港儘管在重重限制,仍能藉由人口成長及港灣優越的條件(見下方地圖) ,成為台灣地區重要的商業港口。 由於康熙帝收台,使兩岸貿易成為可能,間接讓鹿港有了發展為商業城市的條件,進而有不見天街的產生,從這一點上看來,康熙帝可說是不見天街的第一個貴人。

 

熙帝

康熙時期的鹿港海岸地圖

      

         總結由平埔族人和早期非法來台漢人貿易開始到施琅平台為止的這二百年間,此一時期可以稱為不見天街歷史分期的黎明期。大規模的繁盛貿易伴隨優越的港灣條件而蓄勢待發,即便官方明令禁止,仍阻檔不了漢人人口的移入。大量的移民,不但為後來的不見天街興起提供了足夠的勞工來源,同時也吸引了大陸的巨商富賈到此地尋求淘金的機會。這兩個條件交互作用的結果,讓鹿港舊有的街道擴大發展,也才有後來不見天街的構建。

下轉 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