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口開設

       西元一七八三年可說是鹿港開發史的一個重大里程碑,當時的清帝乾隆不僅解除了部份的禁令,同時也正式設立與廈門的通商正口(在這之前台灣僅台南鹿耳門有此特例)。此一重要的措施,不但確立鹿港做為台灣中部地區對大陸最大及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也對不見天街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催生作用。乾隆帝此舉,讓鹿港不見天街正式登上歷史舞台,可以說,他是鹿港不見天街成形的主要推手,就連他的祖父康熙帝對不見天街的影響力都遠不及他。

 

乾隆帝

TOP

官軍進駐

        清代中期嘉慶道光年間),由於海盜侵擾時起,清廷將海防移至鹿港。在著名的林爽文之亂時,官軍自鹿港登陸,由此可以證明其軍事要地的重要性。在官方的力量正式進駐後,治安顯著改善,對移民台灣的大陸東南沿岸人民而言,此舉顯然讓他們移民鹿港的可能性大為增加。證諸當時的人口統計。在鹿港自開設正口後,一直到嘉慶年間,人口仍不斷增加的情形看來,可以得到證實。

 

嘉慶帝

嘉慶年間的鹿港海岸地圖

 

        此時鹿港街市,成為鹿港中部最大的商業城市。街市的商業發展也邁入全盛期,中部的各項農產品和大陸運來的各式貨品,交替進行。此時舊街、大街(含不見天街)、九曲巷和港區街道均已形成,商業交通網路完備,不見天街本因原有街道不敷使用而興起,此時已完全成為鹿最熱鬥的商業街市,甚至有「鹿港飛帆」的景像,可以想見當時在鹿港外海等候入港的貿易商船數量有多麼驚人。進入鹿港的大陸貨物經大陸的船隻運至舊街,再由舊街轉送至大街,而不同層級的中盤商則直接在不見天街上交易。

 

極盛期的鹿港

TOP

五福大街

         據史料記載,大街(即不見天街)當時形如彎弓,貫穿整個鹿港的中心,是整個鹿港的交通主動脈。其內則可再細分為九部份,由南而北依序為板店街、長興街、泰興街、和興街、福興街、順興街、崎仔腳街、城隍廟口、菜市頭街等九大部份。這其中由長興街到順興街這一段(即五福街)和板店街的街道上均有頂蓋,即為「不見天街」,這段時期可以視為不見天街發展的全盛期。

         總結自開設正口到中法戰爭的這一百年間,商業機能暢旺,也讓鹿港發展成為全台第二大都市,不見天街做為鹿港商業活動的主要區域,歷百年而不衰,一直要到中法戰爭才停下發展的腳步,步向夕陽時期。此一時期的不見天街,意氣風發的屹立於歷史舞台上,可說是全台最繁忙的商業區,總攬全台大半的商業交易量,成為大陸漢人來台淘金圓夢的目的地,繁榮的盛況,留給後人無限的懷想。

下轉 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