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沒落

   隨著開設正口貿易,鹿港獨佔台灣中部所有的進出口貿易,有著天然港灣的優勢,背後又有大量中台灣商品的支持,不見天街的盛況,雖因道光年間港口淤塞,必須經由外港接駁,從事商業行為,但仍以優越的地理條件,維持不見天街的盛況達百年之久。然而,不斷向外延伸的海岸線,使得鹿港的港灣優勢條件不斷褪色。自此,曾為彰化八景的「鹿港飛帆」已不復見,同時也預告了不見天街走向衰頹的開端。

鹿港飛帆

中法戰爭形勢圖

TOP

中法戰爭

   正式敲下不見天沒落的鐘聲的是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的中法戰爭。雖然在光緒十年以前鹿港港口因長時間的淤積,商船數量已大量減少,不復昔日的光輝。然而在中法戰爭爆發後,法軍為爭取海上優勢,對台灣沿海進行長時間的封鎖,從光緒十年的九月 一直到隔年六月,時間長達將近一年。此一時期,因戰爭之故,法軍對來往台灣海峽的船隻,不論商船或民船,均施以炮擊。此舉使得鹿港港口的貿易量一落千丈,商業活動也大受影響。

         中法戰爭後,法軍挾戰勝之勢,要求清廷開放更多台灣的通商口岸。而在清王朝政府開放基隆、淡水、安平、打狗(高雄)等通商口岸後,明顯使不見天街的台灣商業牛耳地位增加許多競爭者。更多的通商口岸的開放,讓鹿港的商船數更加減少,商業貿易額易逐年下探。可以想見,此時的不見天街,僅依靠當時的外港貿易(詳港口)勉強維持住商業口岸的商業機能。

無力回天

當然,鹿港士紳也曾試圖以做出一些努力來維持不見天街的商業優勢,比如說在光緒十三年,鹿港鄉紳蔡德芳以便利防守民亂為由,建請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建台灣省會於鹿港。然時不我予,此一建議若在五十年,甚或八十年前提出 的話,或許還有成局的可能性, 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最終否決了這個提議。雪上加霜,隔年鹿港又發生民亂,市街的繁榮大受影響,人口亦由同治年間的六萬人,減少到四萬多人。伴隨中日甲午戰爭的發生,日軍據台,不見天街終於走向沒落一途。

TOP

劉銘傳

港口形勢圖

 

        總結自光緒十年到甲午戰爭發生的二十餘年間,可算是不見天街走向式微的一個時期。非但鹿港港口條件狀況大不如前,經常性的淤積和不定期的氾濫,使得鹿港一再改變外港。原有的外港海豐港 已不堪使用,只好改在鹿港外海設沖西港 (見港口分期)做為商船下貨地點。更糟的是,來港的船舶數不斷減少,再加上新的競爭對手的出現,使得原有的商業競爭優勢逐漸喪失,再加上交通狀況的惡化,不見天街最終走向告別歷史舞台的嚴冬時期。

下轉 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