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說唱藝術-李恆苓老師 】

教學分享:

分組創意教學

每年都有許多新同學加入社團,看著這群孩子,各個有極高的表演興趣,卻不懂如何在台上將自己的最佳魅力呈現出來。課程開始先著重在口語表達的清晰度。若空有表演,卻無法讓欣賞者聽清楚,將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孩子們平常說話習慣含糊著說,或是急著一口氣說完,幾個字一口氣連著吐出來。如此一來,說得不清楚,聽得很吃力。首要之急,就是要說得清楚。咬字清晰,翹舌音、捲舌音先分辨清楚,口型要求到位,一字一字先唸標準,再要求語速、語調。繞口令是一種練習時有趣的教材,可以達到練習目的又有趣味。繞口令中的簡單情節讓孩子先分組討論,小組自由發揮,共同創作上台呈現。各組需搭配肢體創意並結合隊形變化設計呈現。沒想到每一次的呈現都有創新趣味的效果,再加上每組發表後的現場互相回饋。令我訝異孩子的潛力經過啟發後是源源不絕的。

看著第一次上課時邀請每個初學的孩子上台時,他們那種羞澀靦腆的神情,與經由老師肢體開展引導後,興奮主動期待上台的神情判若兩人。當然較內向的孩子最好先安排跟隨小組一起上台演出,再適時給予個別練習的機會。3月正好遇到校內說書比賽,曾鼓勵大家報名,但有一半的孩子膽怯,希望今年先當觀眾,明年再報名參加。於是利用課餘及晚上時間將參加的孩子特別集訓。經過表情、語調、肢體、默契的不斷指導修正練習後,想不到原本沒有肢體張力呈現的故事,加上整體情境運用肢體靈活的設計後,說故事變得活靈活現,效果突出搶眼。開展前和開展後的前後對照演出,讓孩子們自己欣賞比較,每個孩子也能在欣賞後說出前後兩者的明確差異,藉此機會也讓他們更能深切體會。

 

從比賽中磨鍊

平時大家談論時,比較常提及的話題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脫穎而出,甚至能榮獲佳績。其實各種比賽的內容和形式並不一樣,必須依照比賽規定及評分標準來準備。但是基本上,各種比賽的基本能力是大致相同的,可分為內容、語音、儀態三大類—語音要標準,聲調要正確,儀態要大方,記得時間要掌握。再依各個比賽內容增加服裝、造型、道具、化妝、配樂等輔助。因常有機會擔任說故事比賽的評審,在此將講評內容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出場表情---從司儀報出自己的號次時,就要帶著愉悅的心情面帶笑容出場。

站姿儀態---站在台上時要注意自己的站姿。肩膀放鬆自然下垂,不要駝背。

肢體擺動---兩手不要放在身後或肚子上,依說話內容自然擺動,但也不要過多手勢,

咬字發音---不必刻意北京腔,但咬字要清楚正確。例如ㄓ、ㄔ、ㄕ、ㄗ、ㄘ、ㄙ…等音。

眼神環顧---和觀眾自然接觸,不要怕注視觀眾,也不要只注視單一定點。

結束收尾---結束時不能草率收尾,到結束敬禮時都要認真以對,直到離開舞台為止。

說故事並不是一件嚴肅的事,盡量放輕鬆。可以配合主題呈現自我風格,。

服裝要搭配內容較佳,例如說的是中國古代故事就不合適穿歐式禮 服。

手勢動作要合宜,比如說的是正在【撿東西】,就不能比成【洗衣服】的動作。

若是舞台擺置麥克風,要調整好高度,不要屈就著麥克風,以免影響自己的動作。

舞台上的經驗是要靠累積的,因為每一次的參與,都是讓自己磨練、成長的最佳機會。

 
 

文字來源:育才小學創藝說唱隊 │照片來源:創藝說唱隊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