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臺北曲藝團團長:葉怡均女士 】

訪談者:育才創藝說唱隊|聽打記錄:孫若壹|訪談日期:2016.01.22|訪談地點:台北曲藝團

在育才國小李恆苓老師的引薦下,我們獲得了能夠訪談臺北曲藝團團長的機會。為了讓我們更了解「說唱藝術」這個藝術領域上的知識以及了解它的歷史,我們與台北曲藝團的葉團長進行了一場下午茶聚會,在這場聚會中,我們對「說唱藝術」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訪談記實

Q:在認識說唱藝術後,您是如何進入、學習說唱藝術這門專業領域,甚至成為一名專業的說唱藝術表演者呢?

A:我在小學的時候是一個不太敢講話,很安靜比較喜歡讀書的人。但其實我很羨慕那些口語表達能力很強的同學,因為他們老是可以去參加比賽,得獎的機會也比那些比較安靜的人多。因此,對我來說「如何把話講的動聽、有勇氣上台」是一件很重要的挑戰,我很希望自己能夠變成這樣的人。所以上了國中之後,我就開始爭取這樣的表演機會,然後想辦法去嘗試。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就參加了一些和表演有關的活動。在一次偶然的校外活動中,我認識了一些「說唱藝術」的朋友,他們和我介紹「說唱藝術」。久而久之我就開始和他們在一起研習這門博大精深的說唱藝術。我本身學的其實是世界貿易,和文藝沒有太大的關係,但由於我對這方面有興趣,所以我的校外活動做的比我的在校學科更好一些。畢業之後,我參加了電視的製作,我擔任過很多角色,像是編劇、執行、主持人等。只是我一直都沒有忘記「說唱藝術」,我也常利用時間接觸它,像是打板也好、說相聲也好,慢慢的我發現站在說唱藝術的舞台上表演是很有趣的。所以當我年紀更成熟一點,我就專門投入在「說唱藝術」這個領域裡,到現在都還樂此不疲呢。

Q:說唱藝術的種類廣泛,請問您每種說唱藝術都學過嗎?哪些種類是您特別喜歡、或覺得特別困難的?

A:您們知道「說唱藝術」有多少種類嗎?其實「說唱藝術」的種類很多,但在台灣能碰到的很少,臺灣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地方,所以大家會的東西也都差不多。反觀中國大陸,他們的土地面積大,不同的省份,方言也都不一樣。「說唱藝術」是非常接地氣,和語言有關的藝術。所以,根據方言的不同就會產生很多獨特的說唱藝術種類。比如說山東人,他們就會用山東話來進行「說唱藝術」的表演,然後他們也會用一些當地的素材,像是用鐵片打出聲響,再配合說話就成了「鐵板快書」。也有的地方像是在農村,你利用地上的竹子搭配說話也就成了「竹板快書」。所以說根據不同地方、或是不同語言都可以發展出不同的「說唱藝術」。因此早在民國六七十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三四百種的說唱藝術。在台灣像是「講古」、「念歌仔」等都屬於說唱藝術。 我最早學的是相聲,因為我的台語比較不輪轉,而相聲所使用的語言是國語,所以對我來說比較容易上手也比較聽得懂。在2007年我又拜師學了另一項-「北方評書」,所以正確來說我是學了兩種「說唱藝術」:相聲和評書。

Q:(承上題)那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特別困難的地方?

A:我們有很多基本功都是要練的,像是竹板、鐵板,我都會打。如果說會的話,打蓮香我也會打,很多東西我們都要學的,那是非常雜的。你如果了解一項藝術的博大精深的話,你就不敢在這些行家面前言會,你就只能說你打的出響聲而已,離會通能話還差很遠。所以我現在能夠講的是我比較熟悉和擅長的就是相聲和評書,但是我還不敢講我很會,因為人要謙卑、謙卑、再謙卑。

Q:在您學習說唱藝術的過程中,有沒有遇過什麼難忘的事情呢?

A:有很多難忘的事情。比方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我覺得最大的成就就是讓那些對於上台比較有障礙的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之下,能夠突破障礙然而變得更茁壯。我曾經教過這樣的女孩子,她一上台,聲音就微弱的不得了,然後講個兩句話,眼淚就「撲簌撲簌」的掉下來了。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我,我也曾經在小學的時候做過這樣的事情。就是當你準備好而且也很重視上臺表演這件事情的時候,當你真正上到台上的時候,突然之間你的腦海裡一片空白,接著眼淚就「撲簌撲簌」的掉下來了。這個時候你該下台呢?還是站在台上愣住呢?那個小女孩呢,她就在台上一邊掉著眼淚,一邊打著板很堅強的把故事講完。之後經過一年的輔導和協助之後,她現在上台已經能夠非常自在的表演了。這個裡面就能夠讓我感覺到身為教學者的一種成就感以及當你克服一個你最不足、欠缺的事情,那麼你從裡面所看到的才是最大的成就。 所以我一直跟同學說:「面對困難的時候,你從什麼角度去看待它」這件事很重要。如果你看它是一個困難,然後你去逃避它;或是你看它是一個困難,但是你去挑戰它、征服它;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人,同時它也會帶來兩種不同的人生。

Q:在接觸說唱藝術之後,請問您覺得自己受益最多的地方是什麼?

A:對我來講,「說唱藝術」不僅只是一個在台上表演可以獲得掌聲這樣的一件事情。我可以透過它來克服自己的恐懼並得到勇氣,然後證明自己的力量。每一次、每一段表演都是證實我如何能夠用一個故事、或是我的語彙跟我的想法去把它完成,所以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戰。

Q:我們知道團長部只能演、能教、能主持,更厲害的是還會自己寫書、編段子,請問團長可以和我們分享您是如何創作的嗎?

A:我還沒有接觸「說唱藝術」之前,其實我最想要當的是一個「作家」或者「編劇」。我是從小學的時候就喜歡讀書,尤其特別的喜歡寫作文,我還有參加過作文班呢。到了國中也是這樣,只是沒有特別去發展成散文、小說之類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電視節目的編劇,那時候編的是連續劇。也因為我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在接觸相聲之後,我就很自然的想要用我的文筆去寫。每當別人有需要我就會動筆去寫、或是有感而發的時候我也會用我熟悉的形式,像是相聲這種方式去寫。寫多了速度就越來越快,台上有講就會熟悉那種規律,台下又編寫就會知道如何用文字去組裝,久而久之我就變成還算是快手。 目前在台灣大部份量身訂作的相聲,十之八九都出自於我的手。我的稿子一丟出去,準確率是很高的,這都是必須要靠勤練的,不可能一觸可及。其實我以前也被退過稿子,但是那時候有很多師長給我鼓勵,所以我就很努力的堅持下去。

Q:在編寫段子的時候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A: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各方面都很厲害的人,你就不要怕人家要求你太多,更不需要和別人計較。因為別人要求你的其實都是給你多一點鍛鍊的機會,學到的就是你的。「越艱困的環境,開出的花就會越香越美。」

Q:團長現在已經是台灣說唱藝術領域中的佼佼者,請問您是如何持續精進自己在這塊領域的層級呢?

A:我覺得沒有層級的分別。因為那些名利、階層都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所以我每次表演完還是會檢討自己,並且會想要如何改進。我永遠都把自己當作新人一樣,任何事情都願意學習也願意去做,並且不斷思考要怎麼做才會更好。 比方說我之前擔任執行製作的時候,我除了要負責執行製作的工作,我還要編稿、採訪,領一份薪水做三份工,在外人看來會覺得我很傻,但是我可以學到比別人多,何樂而不為呢?

Q:在「城人故事III‧逗陣」的開場表演時,我們看到「北曲」有許多小朋友的團員登台演出。請問這群小朋友學了多久才能登台表演呢?

A:沒有特別規定要學幾年才能登台演出。因為大家的學習速度都不同,所以要看每個人的能力和用功程度。 這次表演中,站在後排那些比較高的,是已經學了近十年的大學生,前排那些是年紀比較小的,有些才學不到一年。其實我們都很願意讓每個學生都能有登台演出的機會,主要是希望讓他們知道要如何去跟別人一起合作,這樣的學習才會更有幫助。

Q:您覺得一位好的說唱藝術表演者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特質呢?

A:我認為需要具備三項,第一要會說話、第二要有勇氣、第三要用功。即便是口吃的人也算是會說話。有一位曲藝演員,他叫陳博正,綽號阿西。他平常說話會口吃結巴,但是他一上台表演,就能很流暢的將台詞說出來,一點都不像是口吃的人。這就表示他是有下功夫、很用功的人。所以我認為就算患有口吃也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你夠不夠用功、夠不夠努力。

Q:在您培訓學員的過程中,有沒有印象最深刻的人或是可以和我們分享?

A:每個學員都讓我印象深刻。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剛剛提到那位邊掉眼淚邊把表演完成的小女孩,她克服困境的精神讓我最為難忘。 我之前也有教過過動的學生,我也是從這孩子身上才了解到什麼是「過動」。有一次把那位學生的母親找來聊聊,母親提到孩子學習上的問題,講著講著眼淚就落下了。雖然在對談的過程中,那位孩子還是持續的在教室裡打轉,但眼裡卻流露出對媽媽的不捨,以及對自己的無奈。 臺北曲藝團所開設的練功房,每班大約都有15~18位學員。有一次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班結訓時人數很少,因為這個班的學員裡頭包含了兩位過動兒和一位自閉症。我們都知道班上有一位過動的孩子就很難帶了,更何況是三位特殊的孩子。但我覺得身為教育者的角色,能夠幫助這些小孩成長並提供他們改變的機會才是最重要的。

Q:我們學校,三、四年級的小朋友每個禮拜都有兩堂的說唱藝術課。請問您覺得每位小朋友都應該學說唱藝術嗎?

A:我不會說我覺得每個小朋友都應該學說唱藝術,而是我覺得如果小朋友都有機會能學習說唱藝術,那對他們來講是很好的事情。學習「說唱藝術」對孩子們的幫助還不少,像是:變得更有勇氣和自信、勇於登台演出,還有可以訓練他們融入團體活動。

Q:可以和我們簡述您推廣說唱藝術的歷程嗎?

A:主要是利用表演和教學兩種方式來進行推廣,我們會到各個地方表演,到一些學校去上課,也會自己開班授課,或是舉辦冬夏兩季的營隊來讓小朋友體會和學習。

Q:最後可以請您為想學說唱藝術的小朋友說一句勉勵的話嗎?

A:不要放棄,有心去做的話,就要堅持做到底!

文字來源:育才小學創藝說唱隊 │照片來源:創藝說唱隊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