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許志聖博士一開始的志向並不在育種,年輕時一度跟著親戚去種茶,剛進農改場時,研究的是水稻雜草,直到被前輩拉進台稉3號的育種研究時,他都還興趣缺缺,面對枯燥漫長、不知成功在哪一天的育種歲月,他坦言:「當時真的很想逃。」

 

  台稉3號總共育了14年才問世,是許志聖生涯中第一個、也是最久的一個品種,看到多年心血在農民田間開花結果,成就感無與倫比,他才真正對育種產生興趣。「育種員如果無法承受寂寞,就會丟棄(研發的品種)。」

 

他說,育種就像是「零存整付」,5毛、1塊錢慢慢存,存到最後就有100萬,一開始得花很長時間,最後才慢慢開花結果,因此不能只看當下流行,因為一個品種研發到命名,中間可能得經過十幾年。

 

一個育種家得先經過2~3年,熟悉各個品種,之後再花2~3年才能進入育種領域,一旦育出新品種,只能不斷進步,一年又一年超越自己設下的障礙,「我永遠覺得育出來的不夠好。」

本頁資訊來源

彰化縣立大村國中2016網路博覽會 津津樂稻小隊製作

建議瀏覽解析度:寬度1000px以上 【追尋完美之稻~許志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