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訪談文字稿:
1.汐止禮門里訪談稿
2.新店水利署訪談稿
3.陳瑞文訪談稿
4.陳伸賢副市長訪談稿
汐止禮門里訪談稿
受訪者:傅玲玉理事長
採訪與整理者:全體參賽學生
(1)汐止禮門里中正社區有什麼特色?
我們的社區在中正路,中正路是全台灣最小的路,也是最早發跡但是也最沒落的路,這個社區最早發跡的,所以很多漂亮的房子都矗立在這裡。但是現在演變出來的情況是:老房子多,老人多,破房子多,我們就去承接這些管理權,從新規畫成目前你們看到的綠化低碳社區,當然這是動用了整個社區區民的共識與力量完成的。
(2)你們怎麼把破舊的汐止禮門里打造成低碳社區呢?
大家應該都知道汐止曾經淹過水災,進了交流道這個地方淹這麼高,這是什麼時候的呢?象神水災(2000年),有一天淹這麼高,到晚上就淹到2樓,納莉颱風(2001)的話呢,就是增加了25公分,我身為禮門里里長,四年來淹五次水災,一次比一次高,水災以後呢?我四天三夜都沒有回家睡覺,每天都跟垃圾為伍,接受居民的陳情這就是做里長的悲哀,也是禮門里的危機。
但我決定化危機為轉機,從哪裡做起呢?就從這一條巷子,以前小朋友走過去都說是鬼屋,所以我們就開會決定從這裡做起。居民家裡有油漆就拿出來漆一漆,家裡有木板就釘一釘,就這樣開始營造了。
這面牆是老屋子的強我們用寶特瓶種花掛在牆上,把這條巷子美化了,後來中國時報看到了,說這是歐式櫥窗,在之前是非常厲害的在15年前從來沒有人敢這樣做,各媒體也來參觀,只有這一片小牆就這麼多人參觀,我們的綠化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坐起來的。
(3)綠色廊道是公有地還是私有地?
這是私有地,我們跟社區居民協商如果你家屋後要種菜或種花,請好好種,若廢棄不利用的就交給社區來營造,我們看他的前面和後面的照片,靠居民與志工營造社區的見證—如何不依賴政府。化危機為專機,凝聚居民共識,落實綠美化成功轉化破舊景觀,怎麼做到的?動員居民參與,成立志工組織。你看這位歐巴桑出來了,他說這個花應該種這啦,這棵樹應該種那啦......我說好,那你一起來種,他說我拿不動,我請我兒子來好不好?我說好,你要他的兒子還是要他?結果這樣就出來了。就這樣社區後面連接河堤的私有地全部綠化起來,就成了今日的「綠色廊道」。
後來就再跟政府認養水利地,整個整理成現在的樣子。
(4)社區的清潔維護由誰負責?
你看剛剛那個解說的阿伯也在這,大家的身份都相同,所以各位貴賓你們來這都要聽我的話,不然你一人坐一邊我要講什麼。你看每個地方都有人,那基隆河淨灘呢?你看我們怎麼淨灘:我們都拿繩索攀岩下去,我們光撿垃圾就要跨過二條溪,上來還要綁繩索,我們對這個社區有多自愛。這個地方就是火車站下來,在貨車那個地方,他居高臨下看那裡都是垃圾,那都已經被封起來,沒有路。我們的志工就這樣做這一塊。他們下雨就只有戴斗笠跟穿垃圾袋,他們只求背上不要淋雨,颱風後大部分地區都是請公所來清,但是我們沒有,只要颱風一走了我們的志工就進來開始打掃了。我們樹倒了都從來沒找人坐一顆,全部自己扶,姿勢也都相同,不會變。
(5)你們當初認養水利地的條件是什麼?
就交給我做,那政府開什麼條件你知道嗎?無經費代管。還有一個附帶條件叫什麼,我們需要用的時候你要無條件歸還,這樣的條件你要不要,大家通通不要對不對,但是我們要,為甚麼我們要,因為地是公家的,但社區是我們的,對不對,所以因為我們要開放讓你們參觀的機會,那你看做起來就這樣。
(6)你們將水利地開發為社區的什麼區?
就是自然生態區你們剛才有去看,這個你們有看到嗎,有過這兩座橋嗎,我是去火車站找枕木做橋面,那現在很好看,我昨天去看蓮花開了很多,等一下會有給你們看照片,那這個剛開始是這樣,空中鳥瞰是這樣,我開一條溝是讓水流到裡面,有了水產生了什麼東西,那那個福壽螺也到了,蝴蝶也到了,生態復活了,很了不起喔,那青蛙也來了。
(7)你們會什麼要鋪海綿道路?
我們考量順序是什麼,想要還是需要?
你們有看到我們社區有很多樹跟花嗎對不對?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水源,沒有水怎麼辦?所以里長要去吸基隆河取水,從這裡用一個四分之一的馬達到這裡,再弄到這裡,在弄上去,在弄到這條道路,在弄到自然生態區,一共四百公尺,一個小時要越過兩條溪流。連續下去四次,總共四小時,抽了四小時,還抽不到兩噸的水,所以說很痛苦。所以我們得獎後才想到說做一條會呼吸的海綿道路,來解決我們缺水的痛苦。
海綿道路底下就做地下水撲滿,環保署在推動雨撲滿。但是用環保署的觀念,都用三百公斤的水桶放在門口,而且這三百公斤的桶只有這麼大。上面寫的雨撲滿好大喔,好像怕別人看不到,我不用戴眼睛都看得很清楚好大的雨撲滿。
但是這麼大的雨撲滿,容水量只有三百斤。如果家家戶戶都擺了一個三百多公斤的水桶會不會造成水一撲就滿、一開就完、擺著又難看?我們的樹又多、需水量大,所以隱藏式為儲水觀念就是主要的考量點,而海綿到路剛好符合我們的需求。
(8)為什麼一提起會呼吸的道路大家就會想到汐止禮門里?
海綿道路從開始挖道路,我每天在那邊監工,他開工一年,我監工一年,沒有一天休息,而且一天監工兩次。完工後我的驗收是天天評估,是不是真的如廠商說的那麼好,所以你看這都是我量的,廠商都沒資料,都是從我這裡取資料,……今年十二月他要去法國報告一次,拿我們的資料,因為我做了六樣的評估和成效。你們要比賽,我這些資料也可以給你們參考。
各位同學要注意觀察,每件事情都要看到「成效」不是成果。所以我去柯P那邊演講,柯P那邊我說呼吸道路最先在台北市做了十五年了,我這邊做四年,何以你們做十年寒窗無人問,我這邊只有三、四年天下知?那就是因為你們做到成果就close掉,成果是給政府看的,成效是我們需要的,所以我們年年觀察它的成效,所以我們的成效是國際認同的,所以一提起海綿道路,大家最想想到的是「汐止禮門里會呼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