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東螺溪 > 灌溉用圳溝渠道

灌溉用圳溝渠道

田園耕作景象。 田間輸水道。 田間輸水道。

康熙58年(1719)施世榜出資修築施厝圳(即八堡圳)引濁水溪水灌溉了彰化平原,帶動了彰化平原的開發,使彰化成為中部的米倉,此後隨著移民大量入墾,對水的需求更多後,水圳也從清代到日治不斷開鑿,現今圳路密佈在水田間,濁水溪百年來哺育著我們,飲水思源,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溪湖境內的水圳吧!
慶豐圳
起源於田尾庄溪子頂(今田尾鄉溪頂村),建立於清光緒初年,為新厝館陳成舟、陳天從父子所修。灌溉的區域包括溪湖庄西勢厝(今西勢、番婆二里)、溪湖庄三塊厝(今中山里)。
大義圳及其支圳:
(1)大義圳:起源於田尾庄溪子頂,流至溪湖庄汴頭(今汴頭里),為清末楊章唱所築。
(2)大突支圳:起源於溪湖庄汴頭,流至阿公厝、大突尾(大突里)注入義和第一圳,灌溉區域包含溪湖鎮境。
(3)頂寮支圳:起源於溪湖庄汴頭,流至山仔腳、鹿港街。
(4)北勢尾支圳:起源於溪湖庄,流至北勢尾(今北勢里) 注入義和第一圳。
(5)溪湖庄、田中央間排水路:起源於舊濁水溪,流至義和第一圳水門注入慶豐圳,為日治時期修築。
(6)西勢圳排水支圳:起源於田中央排水門,流至明治製糖鐵道一帶,為日治時期修築。

水門。  

義和圳及其支圳
(1)義和第一圳:起源於溪湖庄西勢厝,注入牛埔厝(埔鹽鄉永樂、永平二村)埔鹽圳,灌溉區域包含溪湖庄田中央(田中里)、埔鹽庄(今埔鹽、埔南二村)、福興地方,於日治時期辜顯榮修築。
(2)義和新圳:起源於西湖庄田中央(大突、北市二里) ,經朴鼎金(今埔鹽鄉太平村)流至番薯庄,灌溉區域包含溪湖庄田中央(田中里)、埔鹽庄(今埔鹽、埔南二村)及福興地方。
(3)浸水支圳:由朴鼎金至浸水(埔鹽鄉新水村),灌溉區域同義和新圳。
(4)義和第二圳:埔鹽鄉石碑腳(今石碑、天盛二村)流至義和第三圳,灌溉區域同義和新圳。

被污染的圳溝。 被污染的圳溝。 被污染的圳溝。

舊濁水溪一直以來總是一肩扛起蘊育這塊大地的使命。人們運用智慧,引舊濁水溪的水來建造水圳,不管雨季或乾季,都能使舊濁水溪的水的流遍各個鄉間田野,灌溉了每一分地,使人們有肥沃的土壤,及豐富的水源,才會有良好的收成。

資料來源

蔣敏全總編《溪湖鎮志》,2012年,溪湖鎮公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