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客家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公館水岸 都市農園 義民喜年華 人物專訪 走讀客家 推廣行動 相關網站 專題簡報 回首頁

 

 

引言

我們用環保走讀的方式,走訪以台北城南為主的客家史蹟,及公館相關周邊的人文景點,這是十分難得的經驗,現在我們把它紀錄下來,希望以後有更多的人也可以一起來走讀,看見客家,看見公館水岸,讓台北更健康,更好,客家文化也能永續傳承下去

 

 

 

台大瑠公圳走讀 

 

104.02.03  蘇明偉

 

今天我們從台大的生態池前往寶藏巖,在生態池看到了許多的動植物,有高超捕魚技巧,「魚狗」之稱的翠鳥,和大型的蒼鷺:都在這裡現蹤,池邊長著翠綠的水柳,也看到了蜘蛛百合花。走入台大校園內有一條乾枯的支流,雖然沒有水但是它可以清楚的看到水圳的樣貌,接下來我們來到了溫州街,我們看到還保存很好的水圳水質不是說很好但還是住著許許多多的小動物。

 

走著走著我們發現到了文獻碑,上面記載了瑠公圳的由來, 275年前(清乾隆5年)郭錫瑠父子開始興建,並引用青潭溪的溪水來完成水圳。郭錫瑠當年為年解決台北乾旱問題決定興建水利事業,勘查地勢於新店溪尋得水源,動工建圳投入心力與財力20餘年完成貫穿台北東南區農田供水大圳,所以瑠公圳與台北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現在我看著眼前剩下來的一小段水圳但我可以想像他們當時完成的喜悅。到了寶藏巖,鄰長也很熱情的招呼我們讓我們更加的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與習俗,而且他們有一個很特別的文化就是會在路名前加一個寶字,例如:寶窩等等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氣息。

 

鄰長也跟我們說了一下寶藏巖的由來,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寶藏巖的歷史與文化。寶藏巖雖是一個歷史文化見證與傳承最實際的例子,應該好好的把它保存下來並且它推向世界的舞台,讓全世界都知道寶藏巖的存在。


 

 

 

台大瑠公圳走讀 

104.02.03  葉大猷


這是我們環境走讀營隊的第一天,參加的同學十分踴躍,我們一行人走過台大瑠公圳、醉月湖、大學里瑠公圳遺址、文獻碑,還到寶藏巖巡禮了一番,這當中有許多令我難忘的歷史小故事,值得一一寫下來。


首先是我對「瑠公圳」的認識,原來「瑠公圳」不僅在「古早台北的生命之水」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具有早期農業灌溉的重要功能,瑠公圳是郭錫瑠父子乾隆五年時開始興建的,歷經22年終於修築完成,當時共分有許多主幹線及支線,後人為了感念郭錫瑠的辛勞,而將圳路更名為「瑠公圳」

目前大部分的瑠公圳皆改為暗溝,甚至已填平荒廢了,所以在台北中還能看得到瑠公圳的地方並不多,不過在台灣大學內就有瑠公圳水源發源地


我們從羅斯福路銘傳國小旁的台大校園進入,到瑠公圳發源地觀景台步道停留講解,再走到醉月湖,老師告訴我們在台大校園瑠公圳復育計畫中,重現了台大校園內的瑠公圳水路原貌,創造了一個保有自然生態的校園親水空間。我看到水池裡有烏龜、小水鴨、白鷺鷥,還有周圍很多的璀生植物,很特別的是這裡的水鳥似乎習慣了人類坐在池邊看著牠們,牠們很悠閒的划著水,完全不怕人,此時的情景令我著迷,在生態環境與人的和平相處中感受到寧靜。


離開台大校園前,我們又在台大正門旁看到了「瑠公圳原址」文獻碑,透過同學們的唸讀碑文,加深對「瑠公圳」歷史淵源的認識,最後再走一小段路,造訪溫州街49巷口「大學里的瑠公圳」,這裡只能說是「瑠公圳」的「支流」,有楊柳、觀景平台、解說看板,水質似乎不錯,很多小魚而悠遊其中,還有里民用枕木鋪設的小橋,很有鄉土風味,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此之後,我們一路前往自來水園區方向,那是我們要認識的最後一站「寶藏巖」。


在寶藏巖為我們解說的是社區鄰長,寶藏巖除了擁有俗稱「觀音亭」的「寶藏巖寺」市定古蹟之外,在廟附近所形成的客家聚落,原有兩百戶人家,蜿蜒的小路,高高低低的住家,讓寶藏巖充滿迷宮般的神祕氣息。而我印象深刻是經改造寶藏巖的國際藝術村,有許多創意的藝術品,和大廟包著小廟的「寶藏巖寺」相互輝映,就像古代與近代的時光穿梭,要叫人好好挖掘寶藏一樣,我站在寶藏巖忍不住向下俯瞰這水岸景色,視野遼闊,真的是好山好水,好悠閒啊!


這一趟的環境走讀,讓我重新認識公館,原來離我家一橋之隔的公館地區,有這麼多的人文生態,值得我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