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框式舞台 | 伸展式舞台 | 中心式舞台 | 環境式舞台 |

  

  環境劇場(Environmental Theatre)的理論建構者為美國導演導演理查˙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1934-),他所主導的「表演劇團」(Performance Group,1967-80),是七零年代最激進的環境劇場實驗團體,它致力在打破傳統文本及舞台局限的劇場,並結合社會議題與儀式行為,讓表演在任何場所發生。理查˙謝喜納於1968年所發表的「環境劇場六大方針」,《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一書中迻譯如下:
(1)劇場活動是演員、觀眾和其他劇場元素之間的面對面交流。
(2)所有空間都是表演區域,同時,所有的空間也可以做為觀賞的區域。
(3)劇場活動可以在現成的場地或特別設計的場地舉行。
(4)劇場活動的焦點多元且多變化。
(5)所有的劇場元素可以自說自話,不必為了突出演員的表演兒壓抑其他劇場因素。
(6)腳本可有可無,文字寫成的劇本不必是一個環境劇場的出發點或終點目標。

  環境劇場「令演出或演員與觀眾雜處一處,從而發生意想不到的情境與事件」的主張,似乎仍處在實驗的階段。這點可以從觀眾對於經常從舞台上走入觀眾席的劇中人物,仍然心存疑慮的情形﹙演出者事前埋伏的職業觀眾,或是作風大膽、為了引人耳目的藝術工作者除外)可以看出來。或許環境劇場的創作者,仍然必須從傳統藝陣演出或廟會神明繞境的活動中去尋找靈感與解答。

露天廣場中的演出,觀眾可以和演員近距離接觸

(圖片來源:謝慧齡,2013、舞台劇,1994)


資料來源:翰林9(上)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衛西林劇本工作室《劇本創作實務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