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孔廟的參觀之旅即將進入尾聲了,最後帶您走向孔廟的文昌閣

孔子廟東北角有一座三層樓的建築,稱為文昌閣,是台灣諸多孔子廟中極為特殊之建築。在傳統古制中,文昌閣並不一定與孔子廟有關,而文昌帝君與魁星更與孔子無關,只因歷代重視科考,才會在孔子廟中興建文昌閣。清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台廈道陳璸始建文昌閣時,也特別立了一塊「新建文昌閣碑記」。此閣樓後來歷經整建,現況為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重建之貌。台南市孔子廟現有文昌閣之空間,一樓為方形,二樓為圓形,三樓為八角,二樓與三樓並且有尺度甚小之外廊。文昌閣屋頂一樓為四角簷飾。二樓為八角簷飾,三樓為八角攢尖頂,上置葫蘆。目前文昌閣二樓供奉文昌帝君,三樓供奉魁星,也因此有人亦將此樓稱為魁星樓。 文昌帝君一說為梓潼帝君,即晉代之張亞子。

接著與文昌閣比鄰而居的明倫堂

明倫堂為儒學講堂最常用的名稱,全台首學台南市孔子廟亦不例外。明倫為瞭解宗法制度概念下的人際關係與儒學對社會的認知。宗法制度是將建構早期社會的家庭血緣關係進一步制度化與神聖化,主要包括「尊尊、親親、賢賢、男女有別」四個人際的關係。孔子以為社會的構成主要包括社會的秩序性與社會的親和性兩個因素,而社會的秩序性必須建立在尊尊、長長等血緣的自然差別上,並以親親這種親子之愛作為社會親和的動力。親親為「仁」,具有秩序及親和的社會就是一種「禮」的表現。因此,明倫正是儒學的基礎,儒學體系的學校講堂也因而以明倫作為主要的名稱。 全台首學台南市孔子廟依循左學右廟之制,設明倫堂於廟主體之東。

 

經過了以上的講解,希望大家能對孔廟的建築能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