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禮

釋奠禮是祭祀先聖先師的禮儀名稱。「釋」解為「置」意,「奠」或為「置祭」、或為「奠幣」之意,所謂「釋奠」,即「陳設」、「設置」、「奠獻」之意,意即設置祭品用以祭神。祭孔用的釋奠禮屬於《周禮》中五禮(吉、兇、賓、軍、嘉禮)中的吉禮,祭祀的實質意義則為尋求人神溝通。依事由和時間的不同,釋奠禮除四時常祭(後改為春秋兩季仲月上丁日)外,又有天子或諸侯立學、天子視學以及出征返回後的釋奠禮。雖然孔子的尊稱歷代有所更動,但均以釋奠禮儀祭祀。

釋奠禮溯源最早可至周代,在禮記〈文王世子〉中有言:「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是。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這是有關釋奠禮最早的記載。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哀公將其生前住的房子改建為廟,此時祭祀規模僅止於家祭;漢高祖十三年,高祖過魯,以太牢祭孔,開啟帝王祭孔之始,但祭祀不出闕里;曹魏正始二年(241年),令太常(禮官)釋奠孔子於辟雍(帝王受課講學的專屬學宮),以顏回配享,雖為臨時的祭祀典禮,但此乃以釋奠禮祭孔之首例。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以後,孔廟在各朝國學紛紛建立,脫離了過去家祀的色彩,而釋奠禮也逐漸制度化。

 

樂器

中國的音樂,自古以來就扮演著教化的重大任務,禮和樂是聖人治理百姓或教育百姓時不可缺的方式。禮是外在的規範,行為的準則;樂則進而滲透並感化人心,促使人有平和安詳的感情,古代「雅樂」的「雅」之意,就是「正」的意思。音樂的功用也很多,除了在貴族政治、外交或宴饗的場合上使用外,君王也常常派人到民間採集民謠回宮廷,一方面?宮廷音樂加入新的元素,一方面也藉以得知民情,以作為施政的參考。今日孔廟祀典音樂,源於隋文帝時,唐代時開始用八音樂器演奏,宋徽宗時,不但樂章正式成立,樂器也由國家正式頒定。而現今所用樂器大致為古制 ,為民國五十七年到五十九年的祭孔工作委員會樂舞部分召集人莊本立教授負責考證及修復,或校準加強,或仿古重製,如編鐘編磬採周制重製 ,並分兩排懸於刻有龍鳳獅鳧 的宋式木架(簨 )上。另外所有樂器也由殿內移往殿外廊上,使殿內氣氛更加肅穆。樂器演奏外,也新加入男聲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