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器具人要衣裝家居生活行萬里路你現在在這裡唷!兒時記趣老店懷舊宗教禮俗時代故事哩哩扣扣  
 
 

【1-真情漫談】
   教育是百年大計,台灣各個時期的教育各有不同的特色。在清代,台灣的教育機構可以分為府縣儒學、社學、義學、書院、私塾等五種,其中私塾的普設和書院的蓬勃發展,是當時的一大特色。

  到了日治時期則引進了現代的教育,女性在這個時期也可以接受教育,這可是相當不容易的。而光復以後,教育日漸普及。一直到了民國五十七年,全面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政策,政府大力發展教育,對於後來的經濟奇蹟和社會穩定,實在功不可沒。

  「興穀鄉土文物館」收藏有各個時期和教育有關的物品,除了許多古早書、早期國立編譯館的舊課本之外,還有不少早年學校教學用的教具、學生使用的文具文房四寶等等。

  除此之外,早期印考卷用的油印機(鋼板複印機),各個年代的學生制服、書包、帽子等等,都會立即讓我們重回過去的時空。尤其看到五○、六○年代的成績單、獎狀、獎牌等文物,更讓我們見識到學校教育今昔的許多異同之處。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2-老課本】
   「興穀鄉土文物館」典藏了許多老課本、作業簿年代較早的是黑白或單色印刷,顏色較單調,後來雖然有彩色的,但封面圖案也幾乎沒什麼變化,而且聽說當時全國都

統一由國立編譯館編印的,所有的中小學生讀的都是同樣的課本,和我們現在有著各種不同版本的教科書,的確很不一樣。

民國初年的康熙字典

  我們也發現,當中有一些像是「常識」、「珠算」、「生活與倫理」等科目的課本,現在我們是連聽都沒有聽過;從前的作文、日記,甚至要用毛筆來書寫,真是不可思議!

  除此之外,更早的還有民國初年的「康熙字典」,比起民國四○年代的「古早書」還要早得多。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3-算盤】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很多人可能都已經不會使用算盤了,但是在早年,「珠算」可是正式的課程呢!

  鄉土文物館中就許多不同樣式及大小的算盤,有商店使用的、學生用的,還有學校老師使用的大算盤教具喔!

  其中民國六○年代雜貨店內使用的算盤,在計算機還沒有很普遍使用前,當時的柑仔店都是用算盤來算數,非常方便,這可是商店買賣重要的計算工具呢!

  算盤的型式有非常多種,有每檔十顆珠的,也有上珠二顆、下珠五顆的;還有上珠一顆、下珠五顆的;還有供盲胞使用的特殊算盤。大算盤可供掌櫃使用,小算盤則便於攜帶出差用。 七珠的(上面有兩顆、下面五顆珠子)算盤是屬於十六進位;五珠(上面一顆、下面四顆珠子)的則屬於十進位。

  計算方式是一斤十六兩,也就是代表十六進位,故算盤的設計為七珠算盤;後來因為世界各地都採十進位計算,所以我們的算盤也發展出五珠算盤,也就是後來國小學生使用的這種算盤。

  算盤是一種計算的工具,可以快速的進行加減乘除等等運算。大約在五千多年前,人們已經開始使用算盤了。現在常用的算盤是屬於亞洲式算盤,是中國人所發明的,從元末清初時開始盛行。

  計算機發明以後,這項工具似乎就讓人們給遺忘了,看到這些看起來好像不起眼的算盤,殊不知當年它們為了拼經濟也做出了不少貢獻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4-油印機】
   現在說到要印資料、考卷,一定會想到要用影印機。但在光復初期的時候,上課用的講義或是考卷都是用鐵筆在鋼板上刻蠟紙,再用油印機印出來的,因此油印機也叫做「鋼板複印機」

  刻寫蠟紙時需要有相當的技巧,不能太輕,但也不能太重。太輕時印刷會不清楚,太重時會將蠟紙刺破,油墨漏成一團,無法辨識。通常一張蠟紙只能印製約百餘張,便要報廢了。

  據說石蠟紙是愛迪生發明的,原先只是普遍運用在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的紙版,然後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

  後來愛迪生又經過了許多次的改良試驗,愛迪生開始生產他發明的複印機,一下子各個機關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風行全世界。

  在目前這個影印機、印表機普遍的年代中,回想當年老師印考卷資料時的辛苦,我們更應該知福惜福啊!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5-制服】
   早期台灣教育受大環境影響,學生需要學習並接受部分的軍事訓練不論服裝、頭髮甚至言行都會受到一定的規範

  目前台灣的國中小沒有一定要穿制服或是便服的問題,早期台灣的學生,不論是小學或是國高中,都一定要穿著制服上學。

  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國小廢除一定要穿制服的規定,或是改為可以在一星期中的某些特定時間穿便服。比起爸爸媽媽那個年代,我們可真是幸福太多了! 那個年代的學生制服,比較有名的像是「太子龍」品牌,聽到這個牌子,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呢?

  鄉土文物館中,典藏了民國四○年代圓形的「初中學生帽」;還有民國五○年代船形的「高中女生學生帽」,這看起來有點像車掌小姐的帽子。另外還有民國五○年代盤式的「高中男生學生帽」,則是有點像現在警察的帽子

  制服的演進,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早年沿續自日據時代風格的學校制服,都有大盤帽、徽章、肩章等軍事化的設計,到近年樣式也慢慢變得較為活潑。

  對許多人而言,制服儘管在少年時代曾是一種束縛;長大以後,卻也是另一種無可取代的青春回憶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6-書包】
  現在小朋友背的書包色彩豐富,又有許多卡通圖案,有的還十分注重人體工學,甚至還可以在地上拉

  而早期的書包顏色較單調,常常採用深綠色,有人說這有可能是早期的顏色原料比較缺乏,加上用黑的有禁忌,而白的又太難洗的緣故。

  不過也有人說這是因為早期軍事教育的關係,一直到現在包括卡其色的制服、高中生的大盤帽、敬舉手禮的方式、剪平頭和西瓜頭等等,都和軍事教育有關。

  不管如何,在爸爸媽媽的年代,一個書包都要使用很多年,甚至破了還要補,用到褪色也捨不得丟,整個書包軟趴趴的,還要在裡面加塊板子。有時兄長畢業後,還要交接給弟弟妹妹,通常很久很久才洗一次,一洗水都是黑色的,有些恐怖!

  早期的教育並不普及,人們對於知識卻非常敬重,所以要求小孩子們要尊重書本、書包,不可以撕毀紙張書本也不可以用腳踩、跨書包,更不可以用屁股坐。

  到了現代,教育是普及了,經濟也富裕了,看不到褪色的綠書包,但大家是不是還依然那麼敬重知識呢!

──興穀小玩童整理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