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觀音山下的竹筍鄉 > 五股鄉>農業生產轉為綠竹筍的原因


     
:::
五股鄉簡介 綠竹筍產業的崛起 綠竹筍產業發展歷史 農業生產轉為
綠竹筍的原因
優異的天然
條件及產區
五股農會的
綠竹筍加工產品
五股竹筍節活動
 
   
 
農業生產轉為綠竹筍的原因

  綠竹筍的產業發展除了因為茶葉與柑桔產業沒落外,其實也與當時的自然條件及人文條件的改變有關。民國五十年代中期以前,五股平原區大部分為稻田,少部分為集約蔬菜區,後來因為歷年來海水倒灌及地層下陷的影響,導致平原區大部分的良田積水不退而難以耕作。

  七十年代五股的農業區分佈在二重疏洪道內、洲子洋地區、成泰路以東的滯洪平原、以及山坡的丘陵地,二重疏洪道以及成泰路以東地區是主要的稻穀蔬菜種植地。山坡丘陵地則種植水果以及全省聞名的綠竹筍。但在民國七十一年經歷「八一一水災」後,原本的精華平原地區遭受大量海水倒灌,呈現一片汪洋,結果更多的農田淪於廢耕。

  而後來高速公路北側,二重疏洪道左岸之滯洪平原,由於地勢低,成為大台北都會區工程廢土傾倒的場所,原本農業的功能近趨於零,所以農地逐漸由平地往山坡地集中。

  因此綠竹筍的種植,在七十年代中期,栽培面積約達一千二百公頃,年產量達到750萬公斤。

 

 

回上方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五股誌第四篇 五股的社會經濟發展 第一章:五股的農業發展

 
   

本網站內容屬迷你旦仔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自行引用,如需引用請來信告知,謝謝。
最佳瀏覽環境:IE6.0以上版本 解析度:1024*768 Copyright(C) 2009 AII E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