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觀音山下的竹筍鄉 > 五股鄉>綠竹筍產業發展歷史


     
:::
五股鄉簡介 綠竹筍產業的崛起 綠竹筍產業發展歷史 農業生產轉為
綠竹筍的原因
優異的天然
條件及產區
五股農會的
綠竹筍加工產品
五股竹筍節活動
 
   
 
綠竹筍產業發展歷史

  早期五股開發腹地居民多數以平原土地耕種稻米、蔬果為主,稻穀產出豐富,山坡丘陵地以種植果樹、茶及栽種綠竹筍為主。果樹有番石榴、楊桃、蓮霧、桶柑、葡萄等。

民國五十三年
五股鄉公所編製之<<五股鄉簡介>>裡記載,當時五股鄉的產物以米、茶、桔子為大宗,也有聞名全省之竹筍(俗稱觀音筍),清脆甜嫩,年產達三百餘萬公斤,為五股鄉的特產。

民國七十三年
為加強推動「一鄉鎮一特產」及擴大農產品產銷計畫,五股農會於七十三年度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獎助,賞創全省唯一的綠竹筍筍干加工廠,經加工作業所製成的筍干,行銷大台北區並遠及中南部。

民國七十四年
台北縣五股鄉簡介暨施政方針報告中則載錄著:本鄉產物以聞名全省之竹筍(俗稱觀音筍)為大宗,清甜脆嫩,為本鄉之特產,稻米、蔬菜、茶、桔子次之。

民國七十年代中期
五股鄉綠竹筍栽培面積約達一千二百公頃,年產量在750萬公斤左右,五股鄉內農民有五分之四依靠種植綠竹筍營生。

民國七十六年
增設五加侖裝桶筍加工機械設備,持續增產綠竹桶筍應市,更以保證價格收購鮮筍加工,直接增加鄉內筍農的收益。

民國七十七年
為開拓國外市場,農會初次嘗試以空運方式,將兩噸鮮筍以及兩噸加工筍銷往日本。

民國七十八年
農會籌設生產桶筍罐頭加工廠,計畫於每年六月至九月間盛產期間,對生產過剩之綠竹筍予以輔導加工,調解鄉內特產的供銷,另闢行銷管道,增加農特產品附加價值。

民國七十九年
五月成立綠竹筍產銷服務隊,設置集貨場所,規定交易服務措施。同年六月間設置綠竹筍直銷拍賣中心,之後每年於綠竹筍產旺季進行直銷拍賣,減少中間商剝削及作業服務層次成本,拓展筍產直銷網路。

民國八十年
運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出的鮮筍保鮮處理技術,陸續透過臺灣貿易商與日本東京豐島青果株式會社合作,承辦本鄉觀音山綠竹筍外銷至日本京都中央卸殼市場販售計畫,頗受日本消費市場重視及消費者喜愛。

民國八十一年
繼續辦理外銷日本販售計畫,農會扮演輔導者角色,由筍農戶直接與承銷貿易商訂定契約,以外銷規格包裝、裝箱,定期定量,空運銷售日本東京、大阪地區華人聚集之餐廳。

民國八十二年
全鄉綠竹筍種植接受農會輔導的面積達468.65公頃。

民國八十二年
五股鄉公所於七月三日與農會首度舉辦一場『一鄉一特色綠竹筍大餐』品嚐會,結合假日廣場-我愛五股的民俗活動,地點:中興路三段與更洲路口疏洪道新闢道路。共準備八十餘種綠竹筍美食,吸引了七、八千人次前來嚐鮮,大批人潮圍觀採購。

 

 

 

 

回上方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五股誌第四篇 五股的社會經濟發展 第一章:五股的農業發展

 
   

本網站內容屬迷你旦仔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自行引用,如需引用請來信告知,謝謝。
最佳瀏覽環境:IE6.0以上版本 解析度:1024*768 Copyright(C) 2009 AII E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