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環境 ]


  鄉境內東西有北碇公路(106號道路)橫貫其中,即由臺北市經木柵至石碇鄉,東經雙溪口至菁桐與宜蘭線之平溪支線相銜接,目前由欣欣、指南、臺北等三家客運公司負責營運。南北有南深公路與台北市南港區相連,由指南6路客運負責營運。     
  目前已完成臺北第二高速公路,北二高臺北聯絡道,木柵捷運(棕線),北宜高速公路、北二高臺北信義支線及拓寬中南深快速道路等等便利之交通系統。未來長程計畫已爭取捷運的延伸,將使民眾之生活品質獲得提昇。

 

[ 地理環境 ]


˙位置區域 
  本鄉位於臺北市東南方,北、西、南三面與臺北市之南港、文山兩區為界,東與石碇為鄰。
˙地理形勢 
  本鄉四週多山,大部份屬中央山脈之南港丘陵地,其高度由30公尺至500公尺不等,景美溪流貫其中,全區地勢東高西低。氣候屬於副熱帶氣候,高溫多濕,最高月(七月),平均氣溫為30度,多山南風,最低月(二月),平均氣溫14.7度,冬季以東北風最多,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雨量最多,是為雨季。

 

[ 深坑史誌 ]


˙開墾-
  深坑地名來自「深坑仔」,相傳早在清雍正年間已有漢人來此開墾,當時高、黃、陳姓等宗族自木柵溯景美溪北上,在深坑上岸開墾,與原住民經過多年衝突之後,漢人才將原住民納入管轄。
˙發展-
  深坑市街的形成最早為萬順寮街,至嘉慶初年深坑街肆已然成形,當時景美溪水位高可行船,曾有一段很長的水運時期。深坑原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但自先民在山地栽種染布重要原料-大菁後,深坑因此開始經濟發展。至日據初期,便由茶葉取代,而茶葉更是影響深坑經濟發展的重大因素。
˙蛻變-
  日據初期,陳秋菊與陳捷為北部抗日義軍主要領袖,在深坑率眾進行抗日活動,總督府基於治安考量以及當時深坑乃產茶大宗再加上交通地位重要,遂於明治三十四年設深坑廳,至此,深坑儼然為臺北盆地東南之政治中心。
由於抗日軍的逐漸消沈加上公路鐵道的建設,使深坑不再具重要交通地位,因而逐漸沒落,直至現在因豆腐、古厝才又成為觀光盛地。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