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門細說聖殿地理環境殿堂介紹廟宇建築廟與社會踏查實錄未來展望專題簡報
2)) 地理環境    認識鹽埕鹽埕曉鷺鹽埕尋禮鹽埕興落鹽埕契機振興鹽埕

埕巡禮

各位看倌,別以為你逛錯網站,沒錯,這篇是讓大家來懷念古早的鹽埕區喔!

二十世紀初期,這兒盡是鹽田和沼澤,放眼望去只白水汪汪白茫茫的一片呢!當時只住了數十戶以晒鹽維生的居民。老人家一說起「鹽埕區」,各各精神亢奮,似乎覺得我們小伙子不知道它過去的神勇,其實我們懂啦!

鹽埕區如潮來湖往,潮漲潮落,它的興衰史,就像偉人奮鬥的過程般,叫人悲喜交加。鹽埕區昔日的繁榮風貌,是高雄人的共同記憶,現在讓我們一起往下回味吧!


蔡胡古厝位於建國四路上,我們前往文武聖殿時會經過這個古蹟。聽說紅磚是中都窯廠出品的,因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紅磚上佈滿彈痕。

埕古廟

鹽埕區可說是移民者的天堂,不論是廟宇、建築、街廓、特色街道、餐飲等,所沈澱出的歷史文化質感,呈現豐富多元人文風貌,別樹一 幟。台灣建築各個年代的建築風格特色,在鹽埕均俱足。從不同年代的建築,可看到鹽埕各個鼎盛時期的蹤跡。而區內各地移民迎奉家鄉神明的寺廟,具體呈現了高雄市移民的歷史縮影。我們一起來探究看看吧!

三山國王廟

鹽埕歷史最悠久的信仰中心-「三山國王廟」,從清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最初只是由本地居民為了團結聚落以獲精神寄託的需要,自家鄉迎三山國王來此而草建的小廟,日後經道光十四年的修建、光緒三十一年的重修,今日所見則為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重修。

由於地緣關係,一般稱為「鹽埕廟」日據時代為避免日人將各地廟宇神像集中予以焚燬乃暫改為「壽山寺」。至台灣光復後始再迎回三山國王廟等諸神奉祀,是渡海來台的鹽埕先民,艱苦生活的精神寄託所在。

除了傳統廟宇燕尾起翹的屋頂,廟體的設計也明顯融合當時日人傳入的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如南向立面的長條式開窗分割;表材也捨棄了傳統的紅磚,改用洗石子的表面處理。整體而言,鹽埕廟可說是精巧的融合了東西的建築語彙,新穎卻不浮誇,沉穩中見秀麗,在高雄眾多的廟宇建築中,有其獨樹一格的藝術價值。廟中重要的史蹟有三個匾額,分別是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的「咸濟群生」、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的「三山國王」,咸豊九年的「海上福星」。另外還有一尊三山國王的本
尊神像,至今也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是高雄地區數一數二的珍貴史證。而鹽埕的正廳大門上神畫像,也是台灣門神畫家第一把交椅潘麗水大師的遺作,值得細細欣賞。

霞海城隍廟

係清朝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由福建同安人氏陳金絨,奉請同安縣,臨海門城隍爺老祖、霞海城隍 金身來台,至今有一七八年之悠久歷史。民國十八年九月間,旅高鄉賢由,林塗盛、林建成、方圳、周添丁、陳金山、張葡萄、唐志堂、 吳添、周獻英、李心匏、王子敬、褚金枝、劉明、等諸位發起,從台北霞海城隍爺分靈來高雄供人參拜。

「城」是城市、「隍」是護城河,而城隍爺是護城河內的城方守護神,掌管人間的善惡功過、陰間的鬼魂行蹤,可以讓信徒心存善念,不敢做壞 事,在裡面還有一個算盤,聽說可將你一生中的功過都算出來。農曆五月十三日是城隍爺聖誕,當天會有相當多的信徒來舉行各種迎神賽會,來酬謝城隍爺的庇佑, 在城隍廟內有月下老人,可讓一些未婚的男女祈求姻緣。另外,廟的東南西北中,均貼有趨吉避凶的標誌(鏡子、剪刀、尺),各有其意義,如下:
1. 鏡子,為照妖鏡,能照出人心險惡之處。
2. 剪刀,剪去壞運。
3. 尺,斷量人一生在世之功過。

沙多宮

廟址在富野路49號,鹽埕人又稱台南廟,1941年左右,由台南天和宮發靈,但此廟不是台南鄉親所建造,這座廟的起源大約在民國30年左右,住在這附近的信徒,因病痛纏身,到台南天和宮請示五府千歲後而治癒,因而迎請五府千歲神像供奉於家中,因信徒請示的藥籤很多且靈驗,因此信徒人數為之增多。
    在民國36年由信徒捐資興建廟宇來奉祀,這座廟是請謝自南(三鳳宮設計者,台灣高樓宮殿寺廟的首位設計師),民國37年建成,民國38年落成安座,民國59年又重新整建。
     沙多宮的名稱由來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此地原為曬鹽場,而鹽的英文發音為「SALT」,另一說法則意味著信徒如沙聚一樣越來越多,沙多宮的廟門採繪著二十四節氣,每一節氣的人物都有其象徵的涵意,共四扇門、每扇門分別六個節氣。其中只有兩名女性「春分」「秋分」。聽說每一筆所彩繪的顏料均有經符水所開示,還有廟內的糧草是給兵馬所食用。

舊時有蔡乞食、蔡銅鏡兄弟二人為人幫忙卜卦改運,南部為蔡乞食、北部為蔡銅鏡,因此有「南乞食、北銅鏡」之稱,這些都是沙多宮的特色。

壽山宮(鹽埕埔廟)

民國44年初建,84年重建,池府千歲又尊稱池府王爺,根據大陸元威池王爺祖廟史記記載;王爺俗姓池名然,明朝金陵人士,在萬曆年間考上舉人,但是他為了保衛人民,照顧人民,於是放棄當文官,而改考武官,因而高中武進士,在當時被朝廷派去漳州府當縣長。
     傳說他在赴任途中偶遇二人,無意中得知二人奉玉皇大帝旨令,將前往漳州散播瘟疫,他得知此消息後,他為了拯救百姓,於是好心要代管那些瘟疫藥物,於是乘那 兩人不注意時,全部服盡;不久也就毒發身亡。玉帝受到他那份愛民的精神所感動,因此親援「代天巡狩總巡王」。因此池府王爺的臉是黑色的,眼睛是突出來的。

另外,本廟內祭拜最著名的太陽公。古時鹽埕地區主要以曬鹽為謀生方式,天候是影響曬鹽的最主要條件,因此祭拜太陽公。

吉貝武聖殿
位於沙仔地建國路底的吉貝武聖殿,廟名便揭示起造者的來處,因為這個地方鄰近早期澎湖人來鹽埕工作的落腳處,於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創建,亦是澎湖人在鹽埕的另一個信仰根據地。
鹽埕基督長老教會

鹽埕基督長老教會在高雄市不只在成立的年代上僅次於旗津教會,在教友的人數上也 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大教會。該教會最早或稱為「鳳山基督教會高雄講義所」,日治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由英國宣教師,台南神學院院長滿雄才牧師所創,到今 日已是數千人規模的大教會。

教會歷經多次搬遷,但遷至現址在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而由前金教會的蘇黎民建築師所設計。該教會近年來不時投入參與社區 總體營造的活動,以上帝慈悲愛人的心,扮演社區活力推手的重要角色。

------Top ------

埕大街

鹽埕區過去一個規模算大的的港口,日治時代設備建置完善,大型貨輪可以停靠。越戰時期,鹽埕區處處可見美國士兵,聽說當時候美金淹沒鹽埕區,缺錢的人只要在水圳、水溝中,就可以拿到美金囉!當然,這是一種誇張的比喻,不過當時外國士兵、水手超多,只要他們下船,就有賺不完的美金,外國人的到來,造成當地國際城市的特色。

在當時,就流傳一句話語:「鹽埕有三多,第一銀樓多,第二PUB多,第三廢五金多」。這句順口溜的意義,代表鹽埕區出現了專業街道,始則新興街以五金崛起,繼則大勇路成為鐘錶總匯,其後有五福四路的皮鞋與眼鏡,鹽埕街的婦女飾品,新樂街的銀樓,公園路的大五金等專業街道,成為本市街道的另一特色。

過去的老字號,有的凋零,有的還在苦撐,有的已經找到新的一片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金仔街-珠光寶滿的銀樓街

新樂街「大勇路至七賢三路段」俗稱「金仔街」因此街銀樓林立而得名,其銀樓倍數約占商家的五成以上,為全台首屈一指的金飾街,現今逶過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的推動廣告招牌的更新,更使「金仔街」呈現新的風貌。以前這裡是一條很熱鬧的一條街,若要出國的人,都會到此來換購外幣,或是訂婚或是結婚等,均都會到此來購買金飾。除了金飾買賣,亦有布莊參雜其中,昔日欲訂旗袍者,會先到此買布。

七賢三路-美國大兵的春夢

水手下船尋歡哪去,PUB往往是最直接的地方,把酒尋歡,PUB街就是現在的七賢三路。

在民國五○年代後期,是鹽埕區最為頂峰的年代,除了歸功於鹽埕人的智慧與努力,越戰的開打亦是一大功臣,可說是國際情勢造就了鹽埕。
越戰前後的七賢三路,又名酒吧街,是美國大兵休假的溫柔鄉。民國四十年(1985),成立駐台美軍顧問團,並於三年後簽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民國四十四年(1955)成立「駐台美軍協防司令部」,民國五十四年(1965)越戰爆發,當年美軍在台灣成立「R and R」(rest and relaxation )由執行小組負責接待來台渡假的美國大兵,台灣有不少地方成為美軍的渡假中心。酒吧在以上歷史過程中,逐漸成為酒文化的主角。

混著海水氣息的船員酒吧

美軍撤出台灣後,七賢路的酒吧關門開幕,店數仍維持一定的數量,它的客源以船員 為主,七賢路底就是高雄港的牌樓,牌樓後就是蓬萊港區。在民國七○年代早期,船員來自世界各國,這些酒吧最大的特色,是會有一面,供船員貼上個國各面幣的 紙鈔,作為裝飾,目前仍有些店家保留了下來。

鹽埕街-琳瑯滿目的港都飾品街

鹽埕區有一條特殊的街道,這一條街是摻雜著新舊潮流,專門賣女孩飾品的鹽埕街。近十年來,女性喜歡五花八門、奇形怪狀的飾物與配件,包括頭飾、項鍊、胸針、手鐲、戒指、腳鍊等等的。

精華的鹽埕街經營這一新鮮的行業,有引進國外開架式超市型態的,仍保持舊有經營方式者,發展成為近二十家的飾品集中場,遂博得「飾品街」的稱號。

富野路-賊仔市(中藥材大盤商之地)

富野集中商場,又稱為《賊仔市》,貨品來源自是與眾不同。四、五十年代,有不少青年學子的二手腳踏車就是在賊仔市購買的,顧名思義,賊仔市專售贓物,富野路是贓物買賣的大本營,販賣的東西以腳踏車、衣物為主。

近年來民生生活水準提高,來歷不明的二手貨已具意識,所以整條富野街腳踏車不再像昔日一台接一台的風光,反倒是增加了不少中藥、糖果、餅乾、軍用品、日常生活雜具等的批發買賣,價格比市價便宜,吸引不少人前往購買,「賊仔市」這個名詞也有名無實,即將走進歷史。

大勇路-鐘錶業的大本營
大勇路有「鐘錶街」之稱,鐘錶業匯集於大勇路,已經有卅餘年的歷史,回憶以往二、三十家的輝煌,和今天僅存幾家維持場面,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貨真價實與信用是業者生存與發展的不二條件。鐘錶的經營,目前走向兩極化,資本雄厚的專營價格高昂的高級錶,以「少賣多賺」為理念;有專門營業價格低廉的普及錶,寧願「薄利多銷」,各有消費的對象,經營日趨 分化,也是工商發達後的必然趨勢。
瀨南街

高雄最早製鹽記錄是明末沈光文〈平台灣序〉中所說的:「鯽魚潭,可饒千金之利,打狗澳能生三倍之財;曝海水以為鹽,爇山材而為炭。」代表明鄭時期,打狗地區已有鹽場、鹽商,而且獲利很高。現在鹽埕區已看不到任何鹽場遺跡,但仔細找一找,可以發現有一條「瀨南街」存在。「瀨南」正是高雄鹽埕的別名。

根據傳說:康熙末年由官府招來漳州府南靖縣人──趙元、蔡媽為、黃孔三人率鹽丁二十餘名,先在「打狗」(高雄)開闢鹽田,逐漸形成鹽埕庄。1694年(清康熙33年)高拱乾撰《台灣府志》載明:「鳳山縣鹽埕一千三百二十二格,共徵銀一千六百八十兩。」當時鳳山縣的鹽埕,就是後來的瀨南鹽埕。現在鹽埕區的瀨南街及瀨南里等地名,就是台灣光復初期,鹽埕區區長林迦先生倡議命名,以紀念這段史蹟。

瀨南鹽場的鹽田與如白雪般的鹽堆,便成為「鹽埕」的主要景色,加上成群鷺鷥飛越其間,十分優美,因此早期「鹽埔曉鷺」,就入選為「打狗八景」之一。

新興街-港都五金街

新興街的五金生意,歷經四十餘年的歲月,在工商業日益蓬勃的今天,仍佔有舉足輕重的分量。日據時代,高雄市的工業尚在萌芽階段,各種工業器材或家庭五金仍十分缺乏,來自他鄉到鹽埕打天下的商人,腦袋較靈活的,開始承包軍方的報廢品,再加工處理,就可以中古品擺店販賣。當然落腳在新興街,只有三、五家簡陋的五金店,嗣後人口增加需求日殷,獲利甚豐。於是街道兩旁的住戶,紛紛改行,藉著他人開創的基礎瓜分其利,參與舊五金的行列,新興街很快的成為五金世界,最盛期當高達五百餘家,「五金街」之名就不脛而傳開,為高雄專業街道的嚆矢。

在拆船業鼎盛時期,五金街的業者腦筋馬上轉至解體船上的船用品,舉凡船上的螺絲、滑輪、泵浦、鐵鍊、馬達等工業用五金,整批承購,賤買貴賣,曾經風光一時,絢爛趨於平淡。

公園路-大五金街

公園路一帶,昔日稱為沙仔地,由於靠近淺水碼頭,獲地利之便,遂逐漸發展成為「大五金街」。
在貨櫃儲運興起以前,逾齡的散裝船,多集中於此拆除,廢鐵、鋼管、機件也堆積於此,眼明手快的廢鐵商,就地搭棚設店收購。尤其是民國五十五年間,正是台灣鋼鐵業者起步時期,廢鐵的需求量大幅驟增,是公園路廢五金買賣最風光時期,不少人因經營廢鐵生意而致富,吸引不少人投入這種行業,一時之間,整條公園路放眼望去,儘是廢鐵場。

但自從拆船業移至大仁宮碼頭後,公園路已無地利之便,於是在「窮則變,變則通」的原則下,廢鐵商發現經營馬達、油壓機、鋼索等大五金業頗有可為,於是在舊廢鐵的基礎上另求發展,到現在已有一百餘家,並且創下良好的口碑與知名度。高雄鹽埕區掘江街所形成的五金商店群落現象,隨著拆船業的沒落而消失。
------Top ------

埕商場
堀江商場

台灣南部早期舶來商品的集散地,鹽埕埔的繁榮也是由此而起,也為城市意象的鹽埕埔寫下一頁輝煌。

堀江原為港口河道旁的商業要點的意思,堀江商場位於鹽埕區五福四路、七賢三路口,共分為三街,堀江一街為柏油路,堀江二、三街分別落於大溝頂兩側。成立至今已有五十餘年的歷史,在當時是一般民眾及觀光客購買進口服飾及百貨精品的知名商場,更是高雄市最熱鬧繁華的鹽埕埔的地標,由於時代的轉變,大型百貨商圈向東發展,進而影響整個鹽埕埔的繁華,從200多家的商店,到目前不到100家相比較,此盛況已不復見。

昔日的堀江可說是鹽埕區中的精華, 崛江商場的其中一條街, 崛江商場內的商家以高檔舶來品、任何雜物及大陸貨均可在堀江商圈找到。早在民國五十年代左右,鹽埕進貨跑單幫的委託行在堀江形成市場,在當時洋酒並不普及。日本服飾、歐洲香水、萬金油、辣椒膏乃至絲襪…等。有不少人喜歡到堀江購買一些舶來品,進入風光時期,民生消費能力慢慢轉好,專賣船買賣走私夾帶品目前還是日用品或衣服。價錢比一般商店議價空間大,是目前鹽埕區主顧客群仍保有的商場。

國際商場

位於七賢三路、五福四路的交叉口,建築物外觀雖幾經整修,但是還可以看到原初的 樣貌。

國際商場是日治時高雄最大的商場,舊稱銀座,除了一般的百貨店外,布店、西服店、小吃攤林立,有得吃有得逛,在光復前後曾經風光一陣子,隨著大溝頂 的設立,國際商場漸消退發展至今,現代化連鎖店相繼出現,國際商場能夠吸引的大概只有一些懷舊或踩街的人們而已。

成立於1937年全區為三層樓高度,前後 以四層樓加雙柱來強調入口立面,內部空間二、三樓並設有空中走道以利人群遊逛,是很先進的作法,挑高走道,很像今日大型Shopping Mall,從五福路的入口進去便可一窺昔日的樣貌,雖然目前僅剩幾家西服店和服飾店、住家,建築物保留的部份還蠻完整的。

大溝頂

指光復後在當時的市議員陳銀櫃的提議之下,在今七賢路和瀨南街間的大水溝(後壁港)之上加蓋興建的攤棚通稱,就像一條長巷貫穿鹽埕南北(在今天依次為富野商場、大公商場、新樂商場、堀新商場到最尾的堀江商場),裡面開著各式南北小吃、賣著華洋百貨,是一般民眾消磨時間的好去處。

現況與最初的模樣有些不同(據說民國六十年左右在中間又蓋起一排矮房之後生意便大不如前),甚至更顯幽暗,但老字號的小吃、魯味仍然誘惑著老饕的胃,晚近才加入的老人用品店反而成了生意較佳的行業,建議您不妨走一趟大公路到五福路之間的大溝頂,吃個點心攤、順便看看僅存的一些過氣布店、旗袍店,體驗這裡獨有的鄰里關係和特殊氣味。

大新百貨

由原先在五樓仔內一樓賣毛線起家的吳耀廷,憑著不服輸的打拼精神和獨到的遠見眼光,買下了大勇路上的三個店面加以整建擴充,並以嶄新面貌及完善管理制度創立的大新百貨公司,於民國四十七年開幕後便獲得空前的成功。

不但首先推行商品不二價的觀念,也從日本引進全台第一部手扶梯,接著在頂樓設置大型遊戲器具,使逛高級百貨公司成為一種適合闔家光臨的平民化樂趣與享受,甚至連當時的電影「高雄發的尾班車」也以此作為男女主角約會的場景。

大新的成功使吳耀廷在民國六十四年及民國七十三年又接著成立了大統及大立百貨公司,在日系百貨尚未進入台灣與財團勢立結合前,他曾穩居全國的百貨業霸主達二十多年。

五福四路-皮鞋、眼鏡業名聞遐邇
在五福四路經營眼鏡、皮鞋店,經歷三、四十年的時光,至今仍然能屹立不搖,生意平順。近十年來,郊區的眼鏡店紛紛興起,後驛的大連街亦以皮鞋專業街為號召,致生意已大不如前,但因採取踏實穩健的經營方式,在商場上依然經得起考驗。
------Top ------


式建築
蔡胡古厝(濟陽堂)

蔡胡為日治時代因公司整地鋪路而致富,在建國四路的大瓦厝可說是整個鹽埕地區保存得最好的一座台灣傳統樣式民居建築。順應風水而側開的院門上寫著「濟陽衍派」讓我們知道古厝主人是來自河北(濟南),在當時常發生戰爭,因此有三個防空洞入出口和一個氣孔,從裡面的建築擺設來看,無不讓人讚嘆當時工藝如此之細膩。

蔡胡原為日治時代海野生組石灰窯的苦力頭,為其公司整地鋪路而致富,如今在建國四路加油站附近的大瓦次厝,即為其當年所起造,因後代子孫的細心維護,保存良好的「蔡胡古厝」,至今可說是整個鹽埕地區保存得最好的一座台灣傳統樣式民居建築。順應風水而側開的院門上寫著「濟陽衍派」標示了古厝主人的來自河北(濟南),而樸拙的紅瓦片、山牆馬背、斗拱鳥踏也象徵著屋主大氣卻無華的行事風格。在當時常發生戰爭,因此有三個防空洞入出口和一個氣孔,從裡面的建築擺設來看,無不讓人讚嘆當時工藝如此之細膩。我們從牆壁上,可以看見彈痕,那是當年飛機轟炸所留下的傷痛。

大門景觀
正廳景觀
無法進入的遺憾
二戰的傷痕
林迦古厝

位於舊鹽埕莊(今大公路、富野路、鹽埕街一帶)彎區的巷弄內的林迦舊宅,是棟歷時百年以上的建築物,最早也和蔡胡古厝一樣是一樓的傳統三合院大瓦厝,但經歷幾次的整建之後,已成為樓高二層,中西建築樣式合併的大宅第。由改設的側門進入林宅,可見林迦的半身銅像安置 很有現代感的「林迦舊宅」。

在精心設計的大花園中,後院也在二次增建後帶進了西方水築的拱廊元素,但表面仍是素樸的洗石材,配合更盛前院的假山流水和古井,更顯林家大宅院華麗中見精計的品味。

市立歷史博物館(日治時期市役所)

1939年落成啟用的高雄市役所,設計師為清水的大野米次郎,建築風格為日本和洋「帝冠」式 樣,以鋼筋混凝土建構的屋身為西方古典建築形式,完全對稱,高雄市役所原設於鼓山區,1936年,高雄市開始實施都市計畫,政府各機關府衙自鹽埕區移至前 金區,1937年開始發動太平洋戰爭,高雄成為日本南進政策的重鎮,1992年,高雄市政府遷至四維路新市府大樓後,此建築本有拆除計畫,所幸各界的聲援 之下,得以保存下來,在1998年改建為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役所是一棟空間組織對稱的建築,在一樓的大門門口設有門廊,這是一個相 當正式的公共建築作法,尤其是當長官上下車之時,可免除風吹雨淋,而二樓的陽台可做為閱兵、司令台等作用,三樓已漸退化,四樓有遠眺、瞭望的功能,視野相 當不錯,而內部門廳左右各有一廊道分別連接左右邊的辦公室空間,左右廊道的盡頭,另有設一個次要的入口,建築材料為鋼筋混凝土、面磚,屋頂上的寶瓶是厭憎物、八角窗也是避邪的裝飾。

正立面中央塔樓與角樓之間的屋簷,及一、二層樓之間的牆面以日本傳統紋樣,正面外觀似「高」字。整棟建築所採用的顏色有「國防色系」,為淺青綠色面磚,屋瓦為暗綠色,這是因為第二次大戰之原故,所採用的保護色。

總而言之,它融合東西方建築的特色,深具歷史的意義;在整建之後,更賦予新的傳承使命。

市立音樂館


位於愛河畔、歷史博物館(舊市政府)的後方,除了演奏活動外,音樂館的館舍外圍廣場也設有露天音樂表演台,配合各項表演活動與各項藝術市集的舉辦,使得愛河畔的休閒文化更形精緻與浪漫。而館舍內也運用迴廊空間辦理多項展覽活動。

市民廣場
以高達20公尺的水柱,配合音樂做律動變化的水舞親子廣場。入夜後,水舞區在燈光、音樂的配合下,隨著音樂起伏,將鹽埕的風華再度揚起。
工商展覽中心

高雄工商展覽中心地址為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4號。展覽大樓為地上7層、地下3層之帷幕玻璃建築物。

在西元2000年(民國89年)年底正式完工啟 用,提供市民及工商業界一個現代化的展覽場地,與高水準之國際化會議廳,以提昇高雄市工商展覽水準。

外牆為帷幕玻璃設計,大樓為鋼骨結構, 一樓展覽場最高挑高約達20公尺,總展覽場面積可達約3,269坪,是一處與世界接軌的任意門。

港史館

西元1914年(大正3年)為配合打狗港(高雄港)第二期築港工程所興建,係一巴洛克風格折衷式樣之紅磚(來自中都磚窯廠)二樓建築,主要建材為鋼筋混凝土。原為日治時期之高雄港稅關辦公處所,1943年(昭和18年)改制港務局,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沿用迄今,後因年久失修,部分結構略微傾頹,而於1994年暫停使用,並計 劃予以拆除。但鑒其特殊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1997年重新整修作港史館之用,致力保存高雄港開發史實相關文物,並於2002年配合港務局週年慶,正式 對外開放。
其建築特色為圓拱形大門、白色裝飾帶,另外,不僅正面外牆兩側不對稱,窗戶樣式也不同,四面外牆、館內裝飾均不例外,各自表現差異,整 棟洋樓找不到一處相互對稱的,卻無任何不協調的感覺,非常特殊難得。後來雖經整修,但仍沿用原有木窗、小型口窗、一樓天花板及柱頭、門楣等,藉以窺其原 貌、緬懷過去。

(一)外觀上兩邊建築均不對稱,無論是門的設置位置、窗戶形狀等。
(二)1914年完工。
(三)在往港史館的路上,會經過一樓高的白色小平房,為其引水員的宿舍,停泊在岸旁的白色小汽艇為其引水用。
(四)館內有設施說明,貨輪正確的進港步驟。
大舞台戲院(台灣首家結合藝廊、咖啡餐飲的戲院)

大舞台大戲院位於高雄市鹽埕區大仁路199號。原址在日治時期是製冰廠,在二次大戰末期被炸毀。光復後西元1947年(民國36年)由澎湖籍建築師蕭佛助改建為戲院,開幕後 以演歌仔戲為主。西元1950年(民國39年)底,專門放映電影,機器是使用美國製的放映機,生意很好,黃牛很活躍。

西元1953年(民國42年),前省 議員郭國基收回自營,他大手筆的由日本進口新式放映機,專門放映洋片,大舞台戲院就成為當年高雄市黃金戲院。

1970年電影走下坡,擔任教職的媳婦林月姮將電影藝術、文化、娛樂等結合,成為在當時相當特別的電影院。西元1976年8月15日(民國65年8月 15日),因內部施工不慎,引起火災悶燒,內部設備盡毀,所幸結構及外貌沒被破壞。在整修後,以多廳式經營,並以放映西片為主,生意仍然不錯,直到西元 1999年3月1日(民國88年3月1日)停業。大舞台外觀特殊,正中央上方是三角形的「大」字花草標記,最為獨特,雖不精緻,卻有藝術感,尤其懸掛看板 後,頗有氣勢引人之處。 大舞台現仍保存得很完整。

亞洲戲院(原高雄劇場)

位於高雄市鹽埕區,現在改建為商業住宅大樓,在日治時期是高雄最早的劇院,光復後變成國民黨黨營事業的電影院,約於西元1979(民國68年)至西元1981年(民國70年)間,被改建成商業大樓。

1961年6月30日開幕,也是高雄市首家劇場,專以播放動作片為主,是由電影界的老前輩許火金所經營,許火金由拆船、廢五金,到經營亞洲時, 凡是經過他手上的行業均賺錢,在1981年改建大樓後而拆除,對於電影界有貢獻的許火金,到現在仍是許多電影人所稱道的。

光復戲院
原光復戲院位於大勇路與新樂街口,為日據時代即有的老戲院,70多年來曾伴隨許多高雄市民成長且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現今已被拆除,與捷運出入口共構改建 大樓。光復戲院的前身就是「金鴟館」,於日據時代即興建,大約西元1941年(民國三十年)時改為光復戲院,是高雄地區數一數二的戲院,均放映首輪國片, 其中最令人記憶深刻且上演時日最長的為轟動一時之黃梅調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三信合作社
自從開放銀行,銀行對生活在都會的人們實在是很方便,但是在1900年初期,設立一家銀行不但是難事且非得是大財主才有可能成立銀行,1908年日本人在高雄開始造港建市,以高雄港之泥填平鹽田,不少鹽埕業主不得不
轉業,以房地產業與金融業為大宗,在當時以「打狗拓荒者」林迦最具代表,他不但因房地產開發而致富,為了尋求融資方便,積極投入金融業,創設「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簡稱「三信」,並設立三信高商,成為高雄名門望族。
   位於大仁路的三信總社,是大正十一年所建,也是當時鹽埕區三大建築物之一,整建後外牆被貼上白色面磚,原建築的樣貌已破壞殆盡,不過內部挑空大廳仍然可以略窺當年風貌。
五層樓仔(舊吉井百貨,今華南銀行)

由日人吉井長平於昭和十六年(民國三十年)創立於今大勇路五福四路口,建築物的立面特別強調垂直的線條語彙顯其高聳入雲,是當時高雄市最高最雄偉的建築物,而老一輩者大多都暱稱為「五層樓仔」。因大樓擁有當時全市唯一的一部「流籠」(升降梯),故當時到五層樓仔坐流籠俯瞰全市成為最時髦的文明享受。

建築體在大戰末期曾遭盟軍轟炸竟未倒,在戰後重修後由黃堯經營,改名「高雄百貨公司」,但風光幾年後即不敵以新觀念經營而異軍突起的大新百貨而關門大吉,最後由華南銀行接手此建築物。

今天看而的十層大樓是華銀拆建後的新建築,但整個外觀立面已一原始建築的意象相去甚遠。炸彈轟不倒的五層樓仔終究還是倒在時代前進的腳步下,令多少老高雄悵枉不已。

------Top ------

區建設
愛河

愛河在政府努力整治,並陸續在河岸兩旁進行綠化,闢建休息設施方使愛河的浪漫風華得以重現,愛河兩岸的露天咖啡店為愛河增添浪漫風情。

高雄母親 愛河
騎兵觀光隊與民互動
民眾感到很新鮮!

 

香蕉棚

據《高雄港史》記載,台灣香蕉大部分都由高雄港出口,當年自各地運來的香蕉均露天堆積於出口碼頭,容易腐壞而影響外銷,故特拆除三號碼頭原有小倉庫,並新建香蕉出口專用倉庫(通稱香蕉棚)一座,於1962年經獲美援貸款後開始興建,1963年完工啟用。新建香蕉棚為兩層建物,有別一般倉庫而採開放式設計加 強通風,下層為鋼筋混凝土柱、樑及樓板,西北角設電梯乙座,上層為力霸鋼架、金屬網石綿瓦頂,並設置有機械運輸設備、照明燈及碼頭活動平台等,使輸出香蕉 品質明顯提升、所得大幅提高,並間接帶動小型工業、商業起落。

後因台灣香蕉生產激增,原香蕉棚已不敷使用,1965年於原香蕉棚後方擴建雙層香蕉棚一座, 翌年完工而成現今規模。日後港務局配合作業需求另設現代化設備,香蕉輸出盛況亦隨時代轉變漸趨沒落,香蕉棚已英雄無用武之地。
因其位居第一港口、第二港口直線交匯處,可眺望高雄港區船舶進出動態,港務局將其命名「觀海台」並委外規劃經營,提供知性、休閒的親水遊憩服務。

機能轉為休閒咖啡館
休閒渡輪區
民眾休閒散步、騎單車

 

棧二庫、棧二之一庫

本區位於高雄市鹽埕區七賢三路底,沿路可以看見許多公司的倉庫。

台灣先民因受移墾社會影響,生產主要以農產品為主,其中橫跨台灣四百年歷史的只有「糖」,而高雄港一直為其主要輸出港之一,港內的棧二庫、棧二之一庫則為 當年蔗糖輸出的主要倉庫。其於日治築港時期原為磚牆瓦頂小倉庫四座,直至西元1962年方利用美援貸款改建成新式倉庫,而為台灣經濟奇蹟創下輝煌的歷史。

其以柱樑系統之鋼筋混凝土構成,加上力霸鋼筋屋架、磚牆、水泥瓦屋頂,倉庫空間內無一支柱,以方便貨物進出。惜因後來台灣經濟產業逐漸轉型,而頓失昔日的 重任與光彩。
為因應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的潮流,高市港務局特委託大卡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結合三號碼頭香蕉棚與港史館,規劃成內涵豐富的海岸文化觀光場域,而以「高雄港漁人碼頭」為名,於2004年正式對外開放。

駁二藝術特區

1駁二藝術特區位於大勇路底高雄港碼頭,「駁二」原指第二號接駁碼頭,駁二倉庫原本是港口倉庫。

於西元2000年(民國89年)因尋找國慶煙火施放場域的一 個偶然機緣,進而發現這個具有實驗性的空間。一群藝術家與熱心藝文活動的藝術界人士於西元2001年5月8日(民國90年5月8日)成立「駁二藝術發展協 會」,並開始推動駁二碼頭作為愛河文化流域的開端。

此處是高雄港閒置倉庫再利用的範例,開闢為展覽空間、藝術家駐場、舉辦藝文活動,自主管理經營並發行藝 訊,給予藝術家極大的彈性及空間,並藉由藝術創作與新世代的創作實驗傳達藝術介入的再生精神,定期舉辦與社區互動之展演活動,更能對應社會的潮流,成為南 方藝術的表徵場所。

倉庫塗鴉
舊大樓彩繪
主館 藝術中心

 

光榮碼頭
光榮碼頭位於高雄市海邊路上的13號光榮碼頭,曾經是軍用港口,擔任載送後援物資與服役官兵前往金門的重責大任,在曾經是戒備森嚴的軍用港口,它擔任的是 載送後援物資與服役官兵前往金門的重責大任。高雄市政府養護工程處展開一系列光榮碼頭改造工程,斥資新台幣三千萬元做環境整理,包括鐵道木棧、彩繪人口意 象及植栽等,過去的軍艦碼頭如今改以光榮碼頭的新面貌呈現,已成熱門新景點,吸引很多遊客,市府都市發展局計畫在這處得天獨厚的港灣畔打造一段人工海岸, 引進白沙,讓休憩民眾有親水的空間。
高雄真愛碼頭
高雄真愛碼頭位於高雄市最西側鹽埕區公園二路上。12號碼頭最大的特色在於以雪白風帆為主題,結合花卉構成的藝術設計,由位於愛河的出海口處,因此雙座風 帆的造型將會分別對著高雄市區及旗津渡輪碼頭,藉此象徵高雄市與海港對話,並且為了節約能源,在風帆上面將有太陽能發電板與發電量顯示器的裝置。配合濱海 公園並設置觀景、休憩高架木棧步道平台及景觀植栽綠化,將12號碼頭打造成為一處具有多元海洋特色的「國際旅客服務中心」。
漁人碼頭
漁人碼頭位於七賢三路底的高雄港,交通上不但與市區網絡來往便捷,地理位置鄰近壽山、西子灣及中山大學,與旗津隔海相望,串連出一條新興觀光動線,形成一 個極具港都特色的觀光遊憩網。高雄港區長期以來為管制區,因近年來貨櫃自動化以及貿易轉型後經濟效益日漸偏低,加上各界對港市合一的期待及勢之所趨,開放 民間經營,本案為高雄市港市合一之BOT首例。開發兼具文化展覽、休閒娛樂、異國美食為主題的觀景親水休閒區。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