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報
網站導覽
話說豐田 談天說玉 玉鄉尋寶 玉石報導 課程融入
翻開玉史 訪談紀實

地理位置

 

         
   

首頁>>話說豐田>>人文歷史

   
         
   

日據時代的豐田

 豐田地區由於地平坦,日據時代即被選作日本移民村的示範基地。大正元年(即民國一年)日本人在豐田建立移民村,當時轄內分為大平、中里、森本及山下四個部落,大正六年時日本住戶計有一百八十戶,人口九百一十二人,當時的行政中心設在中里(即今日的豐裡村),所有行政單位如移民指導所、醫療所、警察官吏出所、布教所以及豐裡小學校等機關、學校大多集

 

1913年(大正2年)豐田村森本部落
(翻拍/余雅萍)
(圖片提供: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中於此。昔日移民村內悉數為日本人,由於日本人刻意隔離居住的區域,所以當時許多來自新竹、苗栗的客籍移民和部份閩籍移民都只能選擇移民村外,沿花蓮溪河岸的土地建構陋室做為棲身之所,名為「新庄仔」。

         
   

台灣光復後的豐田

 台灣 光復後,日本移民離去,本客籍移民才正式進駐豐田村。目前豐田行政區域分為豐山、豐裡、豐坪三個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皆為客家人,台灣光復後亦有阿美族及外 省族遷入,使得豐田的族文化更顯多元,而居民職業多以耕種為主,是一個型農業型社區,不過近年來因為土地政策、社會、經濟變革的影響,該村已從傳統農業如 稻作、玉米及甘蔗的栽種逐漸轉型為農漁業養殖區,像該地蛤蠣養殖業就特別出名。

   

客家大家庭家族照,老奶奶穿著客家藍衫
(提供/尹秀娥; 攝影/梁昭南)
(圖片提供: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1970年代豐田的牛車
(提供/鍾發旺;翻拍/梁昭南)
(圖片提供: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至住在豐田的居民多是移民者,為什麼他們會移居此地?原因有二:其一,八七水災,幾乎淹毀西部土地,導致農民東移至此安居樂業,過著務農生活。其二是玉石的開採, 民國五十至六十年代,豐田玉被外界人士知道後,即湧入大批的採石人潮,至此豐田的名聲大噪達到極點,據當地居民張先生說:「此地曾有三十多輛計程車,每天 在此營業,山上的玉石多到隨手一撿都有可能是玉石。」二十年前,一對從宜蘭來此採玉石的夫婦:「當年開採的玉石,由工人背到一個定點後,再由空中繩纜運下 山,每顆玉石叫價動輒數十萬元或上百萬元,當時居民日子非常優裕。」後來因為石油危機造成全球經濟不景氣,同時表層的玉石礦脈越來越少,玉石開採逐漸走下 坡,大批人潮又湧出這地區,電影院關閉了,玉石工廠倒閉了,計程車減少了,豐田再度回復到務農的生活。

 

1969年(民國58年)採玉礦場宿舍
(左為蔡萬益先生,右為其父父親蔡萬枝先生)
(提供/蔡萬益; 攝影/梁昭南)
(圖片提供: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2001年(民國90年)蔡萬益與工人於豐田玉礦坑口合影
(提供/蔡萬益; 攝影/梁昭南)

(圖片提供: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豐田這地區,因日本人、八七水災,至採玉潮帶來的三次移民潮,使豐田有了今天的面貌,但也隨著日本人的離台,採玉熱的冷卻,留在此地的只有老人家的記憶、破舊的戲院和日式的建築的碧連寺,以及聲名大噪過的——豐田玉。
  現在豐田三村的總人口數約有5223人,社區的族群以客家人為主,約佔70%,其次為閩南人,另有少數阿美族原住民及外省籍人士。(資料來源:壽豐鄉全球資訊服務網  http://www.shoufeng.gov.tw/),行政、教育機構分別有國中一所、國小兩所、示範托兒所一所、農會分部、郵政支局、派出所、水利會等,行政資源還算完整。

   

 
 
 
 話說豐田 :: 翻開玉史 :: 談天說玉 :: 玉鄉尋寶 :: 訪談記實 :: 課程融入 :: 研究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