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後感想

傳統泥塑技法之所以被大幅採用主要是因為其取材便利且造價比木雕或金屬鑄造低廉、可塑性高,相對地也因為製作過程中混合了各種不同材質,而使可變因素也同時增加。況且塑土一旦乾燥後便會因為收縮而產生許多大大小小的裂縫,不但影響本身的安定性,也會因為龜裂而破壞表面的工藝性。當發生病變時,古代傳統的黏著劑如生漆、動物膠、漿糊等都因為滲透力差、黏著力低等原因,無法確定是否能夠達到接連或強化的作用,所以早期泥塑文物在修復專業中是困難度極高的作業。直到最近由於人造樹脂的發展不斷精進,泥塑文物的修復才開始展現成果。目前國內泥塑文物修復尚未成形,雖然因為民間宗教信仰繁盛,神像製作工藝處處可見,但是大部分在技法上已脫離傳統走向商業路線,極少數的修復也仍舊停留在獨家秘方調配,缺乏整合的狀況下,無法符合現今古蹟文物保護法的規範。

 

因此本案是在國內文物修復專家束手無策的萬分緊急狀況下,由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主導,為緊急搶救台灣傳統泥塑彩繪媽祖神像,並落實塑像修復技術,快速規劃成立「修復委員小組」展開台南大天后宮現場媽祖神像修復前調查研究一案。

 

在此萬分感謝我的恩師前日本東京藝術大學保存修復技術研究所雕刻教授(現任職於身延山佛教大學佛像文物修復專任教授),也是日本文物保存專業中,學、業界均享有盛名的長澤市郎教授,在臨危受命的狀況下毅然召集文物修復專家森純一先生,立即赴台協助修復作業。二位國際修復界的名家不計報酬毫無保留地提供寶貴的建議與經驗完全投入此案,不但充分發揮了「文物紅十字會」的精神,更身體力行說明了「古蹟文物無國界,是全體人類的共同遺產」的大家風範。因為他們無私的奉獻與正確的牽引,才使得本案平穩發展,更逐漸經由淳淳教化中將技術成功地轉移至年輕的學子。更從學生熾熱的求知眼神與積極反應中讓我深刻感受到-屬於台灣的泥塑修復技術已經開始成長了!

 

在為期甚短的三個月調查期中,調查小組每日面對著殘缺的金身與斷落的頭顱以及大大小小無數的碎塊,逐一整理、歸類,試圖讓每一塊殘缺都能回歸到原位中,領會出:精神生活的期盼不正就是牽動文化延續的脈絡嗎?從中國東南沿岸的外移文化中,我們的國寶、曾經是民族文化漂洋過海的先驅者,也是改朝換代動盪中「神昭海表」安撫民心的基奠,所謂『媽祖宮前鑼鼓鬧,伴離唱出下南腔』。但卻在我們這一代遭受重創,讓人痛心的是除了肉眼顯見的嚴重損傷之外,曾幾何時,頑劣的白蟻竟從通靈開光的孔洞(鼻、耳)侵入,將孔洞阻塞並順著蟻道築屋建巢、啃蝕內部,造成鼻腔、右臉頰、頭顱被蛀空之外,整個神像體內已儼然成為一座蟻城。望著媽祖的慈顏橫倒於修復臺上靜待著重新復甦的一天(圖、1,不知不覺中與媽祖眼神四目交會時,讓人不禁感慨萬千;神若有靈,信徒心目中的至尊、國民心目中的至寶,除了宗教上的認同與崇敬之形式外,在相依共存的現實與意念交互中;在「物」與「神」的界定與活用之間;在「指定」與「放任」之中,如何給予「正確的禮遇」,是一個不僅讓我們深思的問題,更是需要立即付諸行動、佈局未來的現實問題。亦期待在此次慘痛的教訓中記取經驗、學以致用。

圖1、媽祖頭部移至文物館待修中

日本的文物保護運動是在國寶法隆寺金堂大火之後,才痛定思痛積極展開規劃作業,由文獻史料中得知當時多少人在火勢無法控制的現場驚慌失措,又有多少人在事後望著殘垣廢墟與被消防的強力水注沖擊殆盡的壁畫搥胸痛哭,如此痛創才換來全國人民的共識與現今亞洲文物保存代表的實績。但願此次國寶媽祖的「斷頭事件」能喚醒全民對文物古蹟正確的共識與態度。

 

適宜的文物保存維護之道是「一步一腳印」靠實力與付出才累積而成的,也唯有在文明、藝術、經濟高度結合的先進社會才看得到最完善的文物保護政策在穩定而持續地推展。在這塊土地上文明、藝術與經濟都已各自有傲然的成果了,三者緊密結合的成果是否應該是一種令人感動而又理所當然的衝擊感呢?

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