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環楓香

  拿著好吃的東東芋圓,我們徒步走回到大坑圓環,這是大坑的地標,這座直徑約二十公尺以石頭砌高的圓環上面有一株老楓香,樹高約十六公尺、民眾從台中市要到大坑或新社遊玩,一定會被這棵巨大的老楓香吸引,據說,這棵老楓香約有一百八十年以上的歷史(也有人說已經有三百年了)。

  導覽姐姐說:在當地耆老邱老先生的印象裡,圓環老楓香從他小時候就是這麼大,一直到現在他已經八十幾歲了,老楓香的枝葉依舊茂密。但是,在民國六十年初期,老楓香曾因樹上寄生,和主幹基部嚴重的腐壞,幾乎枯死,經過附近居民的全力搶救,花了三年的長期時間,才救活了這棵老樹,重新呈現出一幅美麗的景像。

  我們不只參觀了圓環下的楓樹,還在樹前留下到此一遊的照片,看起還不賴吧!除了生態之旅親身體驗這老楓香之美外,在採訪大坑文化協會時,得到更多相關圓環楓香的相關事蹟;記得郭阿姨跟我們介紹說:大坑圓環以前的名字叫「口埔」,由於住在大坑的居民大都以農為生,所以在日據時代時是市集的所在地,所以人們對老楓香的依戀是代代相傳的,老楓香春天發芽,夏天樹葉茂盛,一片翠綠,正象徵著大坑人農作的豐收,而到了秋冬,楓葉轉而枯黃,也象徵著大坑農產收成的結束,年復一年,訴說著大坑的曾經。

福德祠

  據說老樹下的福德祠,更是大坑居民的信仰中心,福德祠在日據時代只是一間用幾塊大石頭疊成的小廟,裡頭擺著兩顆大圓石神像,附近民眾鑑於土地公廟過於簡陋,於是共同集資,發動鄉親募捐,始改建為磚造的福德祠,重新雕刻了新的土地公神像,之後,又在民國八十八年921地震後,幾經整修重建,並且在四周增設了許多不同造型的石桌石椅,以供民眾休憩之用,「福田留與子孫種;德業還宜自己修。」福德祠前的這一幅對聯,不知告誡了多少代的大坑子孫?郭阿姨說大坑文化協會對大坑人文的琢磨甚多,所以我們從這裡更深一層的認識了大坑圓環楓香。

 


95年10月照的圓環楓香是綠的


 96年1月照的圓環楓香都紅了


圓環楓香下的福德祠


福德祠前的對聯

撰稿:林雅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