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歌仔戲的形成
歌仔戲的發展
歌仔戲的展望
=========== 
回到首頁
計畫簡報
網站導覽
 
 
 
 
 

台灣歌仔戲因為它強烈的草根性與活潑的演出方式而受到歡迎,回顧其百年發展演變的型態至今,台灣歌仔戲的類型包括:「本地歌仔戲」、「野台歌仔戲」、「電視歌仔戲」及「現代劇場歌仔戲」。「本地歌仔戲」包括有廟會遊藝的「歌仔陣」及登上舞台的「本地歌仔戲」。「野台歌仔戲」則具有多面向經營的現象,演出方式有廟會式野台歌仔戲與公演式的野台歌仔戲。「電視歌仔戲」已朝向娛樂性綜藝節目發展。「現代劇場歌仔戲」現在已成為藝術界與學術界爭相提倡的精緻化藝術,不僅電視歌仔戲著名演員於劇場中展現個人魅力,民間歌仔戲團也在劇場中融入野台風格,「現代劇場歌仔戲」無論在劇本、音樂、舞台美術與演員表現等都有相當可觀的成績。
不同型態的歌仔戲各以不同方式生存,卻也面臨各自的困境,如:凋零失傳、劇藝品質低俗或走向綜藝娛樂等。如何面對困境,審視未來,進而提出因應的方法是十分迫切與需要的。從現代劇場歌仔戲的經營觀點,我們訪談明華園戲劇團長陳勝福團長先生,聽聽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或許可以讓我們在歌仔戲的保存與推廣上有所啟示。

【重視歌仔戲的傳承】

明華園第二代團長陳勝福先生說,國內很多的傳統藝術逐漸凋零,傳統表演團體難以生存,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在於「傳承」。所謂的「傳承」不只是技術、表演上的傳承,或培育更多的藝術人才,更重要的是「觀眾的傳承」,培養源源不絕的觀眾群來欣賞這門藝術。
就如明華園多年來不間斷的在校園裡巡迴演出,讓歌仔戲向下扎根,吸引更多的知識份子和年輕學子樂於支持欣賞傳統戲曲。
要讓知識份子喜歡歌仔戲,演出題材除了要兼顧娛樂性和藝術性,還必須進一步讓觀眾有思考和探討的空間。在製作品質上絕不能馬虎,因為現在的觀眾吸收了多元的資訊,稍有差池,便會流失看歌仔戲的觀眾群。

【擴大校園巡迴演出的版圖】

明華園嘗試改變在校園的演出方式,在演出結束後, 製作人、編導及演員從台上走到台下,和觀眾面對面座談,形成另一場戲劇的不同型態演出,其精彩程度並不輸給舞台。雙向討論的熱烈、議題的深度與廣度,又可以媲美兩岸戲曲交流研討會。
在大專院校巡迴演出,大多有教育部的經費補助,至於不足的款項,則由校方、民間募款補貼,這樣的互動,可以說是民間與政府、表演團隊和大專院校合作良好的模式。
這樣的演出,不但對拓展藝文人口有所助益,在推展傳統藝曲的藝術層面、細緻內涵,以及娛樂之外的社教功能、文化體質等,也都助益良多。
未來如果能有更多的藝文團體、學校單位和民間企業加入這班列車,擴大校園巡演版圖,讓傳統藝術的種子在年輕人心中,發芽、茁壯,我們想,這便是文化藝術工作者最大的希望了。

臺北市西湖國民小學 西湖紅孩兒隊 製作 聯絡信箱:hsyea@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