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人生 學校發展 節目劇本  回首頁
歌仔歲月 人物專訪 麗英歌劇團 專題計畫

 

  歌仔戲所唱的曲調即「歌仔戲調」,由於配合戲詞及演戲的各場面,大約 分類下列幾種(這些戲調,也有用內地的戲調,也有用特有的台灣調): 敘述類;助場類;對唱、輪唱、合唱類;走路類;送別類;遊賞類;歡 樂調;悲哀怨嘆類。另有採茶戲、車鼓戲兩種,也是以「歌仔」為基礎 而演出,均富於濃厚的原始氣味。

  由於歌仔戲發展之際,融合各類戲種和唱調匯聚而成,極重唱腔和身段,是以各種動作即有各種的戲調,不得隨便。

七字調

  屬歌仔戲中最難唱者,早期陳團主練習時代可分七、八種,現今台灣歌仔戲則已有十多種之多。茲舉最常用者如下:

(1)緊韻(或稱硬韻),屬較快節奏,為粗活之人唱用,老生、山賊、 二花唱用。

(2)慢韻(或稱低韻、軟韻),屬較慢節奏,苦旦唱用,也叫「七字仔 哭」。

(3)中韻,屬小生、花旦唱用。例如「月台望」,為王寶釧在寒窯受苦 描述,用於較悲哀場景。

(4)停板,現湖埔國小社團教唱所用,頭尾用唱的,中間用口白。

哭調

  哭調的種類眾多,可分為大哭、小哭(也叫艋舺哭)、台南哭、賣藥哭、七字哭、鳳嬌哭…等十多種。西元1937年起,日本據台和據金門期間,由於國難當頭,哭調頗為適合時代要求,復加哭調唱法活潑,表演生動,最能吸引女性觀眾的喜愛,從而吸收許多女性觀眾參與歌仔戲的表演。

新調

   凡不列入前兩項類者均屬之,種類最多,內容也最豐富,今列舉部分如下:

(1)小西湖調:走路時唱用,西元1961年餘,台灣歌仔戲稱為「彰化 調」。

(2)文和調:因由台中「文和歌劇團」唱出而定名,其實此調早先已有 他團唱過。

(3)南光調:以前稱金光調。為走路時,或小姐、女婢遊花園時所唱, 節奏較輕快。

(4)四空仔(山伯探):離別或走路時唱用,如進京趕考、山東找親、 離別父母時用之。

(5)子女錢。    (6)廣東二黃。    (7)恆春調。

(8)狀元樓。    (9)送君別。     (10)五空小調。

(11)蘇州西北調。  (12)都馬青春調。   (13)清風調。

(14)宜蘭小調:如丟丟銅,以前唱稱「歌韻」,現已不如此稱呼。

(15)寶島一調、二調。

(16)雪梅思君調:就陳為仕師傅宣稱,此曲係由廈門傳入台灣,金門 稱「雪梅思君調」,台灣歌仔戲則稱為「廈門調」,說法稍有出入。

(17)上海調…等。

以上各種曲調有數十種之多,一般隨角色的不同而決定所唱的曲調。

 

湖埔國小網界博覽會建置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