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人生 學校發展 節目劇本  回首頁
歌仔歲月 人物專訪 麗英歌劇團 專題計畫

 

  明清時期,鼓、鑼、鈸已不但有機會結合在一起,自成體系,被廣泛應用於戲曲伴奏之中,而且,獨立和相對獨立地參與社火、廟會、祭祀等場合的演奏了。同時,出現了記錄鑼鼓譜的狀聲字譜,其樂隊編配和組織結構也形成了自身的規律。

  在當時盛行的南北曲的伴奏中,根據記載共有十七種樂器,其中打擊樂器就有十種,包括「板」、「單皮鼓」、「荸薺鼓」、「雲鑼」、「小鑼」、「大鑼」、「湯鑼」、「大鐃」、「小鈸」、「木魚」。這說明,鑼鼓樂的編配已經齊全,並成為伴奏樂隊中的一組獨立的演奏組織。它雖然還處於配合鼓板、弦子、笛和笙四種主要伴奏樂器的從屬地位,但它畢竟自成體系,有了字譜,並成為南北曲伴奏樂器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繼南北曲之後,繼續產生的其它劇種,如湘劇、川劇、京劇等,也多採用了鑼鼓樂器伴奏。在明末至清末,新興的聲腔和劇種中,如當時影響最大的弋陽腔、梆子和皮簧,也都使用了鑼鼓樂器伴奏,並且進一步更加完善,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今。鑼鼓已經成為我國民族戲曲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戲曲中的鑼鼓,為廣泛流傳的民間鑼鼓奠定了基礎。 例如陜西鼓樂,鼓、鑼、鈸三大家族有機結合,自成體系,獨立地進行大段演奏。就其樂隊組合來看,其中包括四種鼓(座鼓、戰鼓、樂鼓、獨鼓),四種鐃和鈸(大鐃、小鐃、大鈸、小鈸)和四種鑼(大鑼、馬鑼、玎鐺、雲鑼)。就其演奏的樂曲來看,已形成了大型鼓樂套曲形式,在結構上分為前後兩部分,每一部分都由鑼鼓樂段引起,中間是管樂吹奏,最後再以鑼鼓樂作結束。前部分用小鑼鼓,即樂鼓、梆子、雲鑼等,後部分用大鑼鼓,即座鼓、戰鼓、大鑼、馬鑼、鐃、鈸等。十番鑼鼓雖然是絲竹與鑼鼓相結合的器樂套曲,但由於鑼鼓的份量加重,因而以十番鑼鼓命名。在十番鑼鼓中鑼鼓單獨演奏的樂段比重大,又有了專門名稱和狀聲字譜。這部分只用鑼鼓演奏的樂段叫作清鑼鼓,俗稱素鑼鼓。

  鑼鼓與管弦樂一齊演奏的部分,叫作絲竹鑼鼓,俗稱葷鑼鼓。這些在民間廣為流傳的鼓樂,鑼鼓部分雖然還在套曲之中,但已自成體系,並獨立地進行演奏了。清朝初年,陜西、山西、河南、江浙等地區的廣大農村和早期發達的城鎮及少數民族地區,便出現了形式多樣的清鑼鼓。

 

湖埔國小網界博覽會建置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