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社區發展的效應

 

 

首頁 
地方沿革 
聚落名稱的由來 
居民遷徒史 
地理 
水利 
古蹟 
交通 
人物 
宗教信仰 
教育單位    永樂國小 
產業 
永樂社區發展協會    社造之路 
咱的好所在 
埔鹽菁之歌 
社區標誌 

 

 

 陸、社區發展的效應

一、在地優良文化發掘與傳承以及落實在地人才的養成,進而活化地方產業,以期社區永續發展

國與國、民族與民族的差異在於文化,社區與社區的差異性也在於文化,但我們可以簡易的稱為〝風氣〞,早期永樂優良傳統文化的延續---斗米建校、一磚一瓦建廟,農村「幫伴」精神,以及近年來社區居民投入社造精神,發動「一包菜乾一點情、幕建活動中心逗陣來」的活動,獲得熱烈迴響,都是社區特有的在地優良文化,社造的層面相當廣泛,除了文史工作、空間營造、環境生態的面向,更導入了社區型自力照顧系統的社會福利工作,但最後終將回歸〝經濟活動〞〝常民生活〞的基本面,透過有系統的社區營造規劃,活化地方產業,積極培訓基層社造人才,落實在地人才的養成,從社區總體營造的面向推動整體發展工作,以期社區永續發展。

二、 善盡「陪伴社區」角色之扮演,落實協助鄰近社區推動社區營造工作,進而擴大在地居民參與公共工程及公共事務運作能量

台灣的公民社會運作模式似乎大多停頓在選舉時〝參與投票〞的動作,公共事務參與的運作機制及知識有待加強,過去政府在地方工程的施作上,一方面鑒於政府採購法的關係一方面缺乏對社區參與的認知,所以,許多有關地方或社區發展的工程不僅社區居民毫無所知,甚至不符社區真正的需求或欠缺對社區特質的關照,造成政府資源的浪費、重疊,甚至互相衝突,同時也帶來對社區發展的負面影響;許多民眾侃侃大談統獨、政爭,卻對近在咫尺的社區公共事務漠不關心,社區營造當下另一層重要意涵應在此浮現----建構一種「參與式的民主」機制,鼓勵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期能從社區民主甚至社區自治紮根。

永樂社區誠為一個社造意識強烈及成熟的社區,91年內政部營建署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永樂社區產業生態廊道及文建會生活環境改造計畫產業小舖,設計規劃者首創彰化縣首例導入民眾參與及施作,工程施工貼近社區需求外,更對後續維護工作擔保無後顧之憂。社區營造喚起了社區自主意識及培養社區民眾對社區人、文、地、產、景等社區文化資源的認識,參與公共事務的經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