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台北人文藝術之旅 ─ 陽明山石雕公園
導讀者:王秀杞
時間:86年2月
王秀杞簡介
王秀杞的石雕藝術
【環球電子報曾鴻圖報導】

  王秀杞是個能讓頑石點頭的人,生長在陽明山農家的王秀杞小時候喜歡玩弄石頭,他對著石頭的天然形態常把它們幻想成有生命的形象,他長大之後以斧鑿敲圓了童年之夢,終於成為一個著名的石雕藝術家,他在石雕藝術方面的成就堪稱台灣藝壇的國寶。
  
   王秀杞在陽明山的石雕山莊,時常都是雅客滿座的。訪問石雕藝術家王秀杞座落在陽明山的石雕園時,應了「園中客常滿,壺中茶不乾」的寫照。當時有來自德國的書法家鄭進發、李清哲教授和中研院民族所、台灣宗教協會會長林美容…等人士,大家都推祟王秀杞在石雕方面的功力之深,尤其是他的作品和孕育他的土地渾然一體,充滿了香土和草根味。
  
   以父親和甥子為模特兒的「阿公講古」親情留露、鄉土十足,其他諸如「豐收」、「播種」等鄉土系列將昔日的農村景象,刻畫地淋漓盡致,這些王秀杞早期的經典之作,被石雕界譽為「草根石雕家」。這類作品廣為台灣手工業研究所、全省美術館、以及愛好藝術的收藏家典藏。大家也說,王秀杞是個以石頭刻畫出歷史的人。可不是麼?石材特別能耐氣候和環境的變化,可長久保存不易毀損,古今中外人類文明的發展,石材是最普遍用來紀錄文字、生活、藝術的材料。王秀杞以石頭刻畫出歷史,他是石雕界的一朵奇葩,堪稱是台灣藝壇的國寶。
  
  
裸女和嬰兒的石雕像絲毫不留斧鑿痕跡,圓潤豐滿、渾然天成,達到了「美」的極致。尤其是以奧羅拉石雕成的嬰兒更是栩栩如生,王秀杞的石雕作品充滿自然、親情、和生命的歌誦。


王秀杞與石雕作品(曾鴻圖攝)


王秀杞的石雕創作(曾鴻圖攝)

  回顧石雕的藝術生涯,王秀杞有感而說:「藝術創作是一條寂寞而艱苦的路,必須要鍥而不捨的堅持和耕耘。作為一個藝術家,更重要的是要永遠保有赤子之心,不能阿諛時尚,作出藝術膺品去討好俗眾。」他接著說,創作者嘔心瀝血完成作品,那麼,作品本身就是其藝術生命了。創作者不必再費唇舌作任何詮釋,只要廣大群眾和時間會為它作嚴格的評斷。

  
初見王秀杞的第一印象是他的身材很高大,以他的身材而言他應是個運動家,而在學生時代確曾是叱吒體壇的田徑健將,參加比賽為學校爭取了很多的榮譽。他說,這些體力的訓練和從小的耕田種地十多年的農家生涯的磨練,這些訓練使得從事高難度的石雕時有足夠的體力。
  
   王秀杞的手很長而他的手指更是纖長,一看就感受到是藝術家的靈活雙手。他小時候就很會畫圖,他說當時覺得畫畫很有趣,可以無所忌憚地把心中所想的都畫出來。他很感恩地說:「幸運的是求學過程和藝專畢業之後,從最早的啟蒙老師林煒鎮、單淑子老師等幾位充滿教學熱忱的美術老師,到後來跟隨李梅樹主任參與三峽祖師廟的實地工作。丘雲、何明績教授等多位藝術前輩常給我特別指導,不斷鼓舞我,使得當時的這些知遇啟蒙,在我心中播下了往後從事藝術創作的種子。」
  
   從一個農家子弟成為一個遠近馳名的石雕藝術家,王秀杞感恩天地孕育萬物,成為他的創作的淵源。他感恩多位明師的教誨,使他在藝術的造詣能夠出類拔粹。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王秀杞最要感恩的還有他溫柔美麗的牽手曹金霞,她的氣質高雅性情婉約,與王秀杞牽手織夢,在一石一世界的人生旅途中,共同圓夢。

摘自:http://globaletimes.org/art_stone_carving.htm

活動行程表 雲門舞集工作室 淡水小鎮 琉園 朱銘工作室